非裔演員掛帥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的大贏家之一。
圖/傳影互動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奧斯卡金像獎連續2年被嫌「太白」,今年一堆非白種演員順利入圍,包括《藩籬》的丹佐華盛頓與薇奧拉戴維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馬赫夏拉阿里與娜歐蜜哈利斯等,外界原也預期黑人影片有望大放異彩,如果不是《樂來越愛你》出乎意料的討喜和強勁,「黑人逆襲」已成今年小金人爭奪戰的基調。
目前依然執全球影業牛耳的好萊塢,必須在主流價值觀上做出貢獻,「太白」絕對是非要革除的陋習,可惜這兩年的新發展,似乎是會吵的孩子才更有糖吃,因為非裔族群高分貝砲轟,固然讓原本被白人演員霸占的好角色大量釋出,卻大多集中到非裔演員手裡,即便亞裔、美洲原住民演員也算是被壓抑的少數,面臨的困境只稍稍改善一些,奧斯卡雖不再「太白」,卻也只有「黑白」,而沒有各種族裔均等發光。
非裔族群對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應不至於太有火氣,除了丹佐等人分別入圍最佳男主角與男女配角外,《愛侶》黑人女星露絲妮嘉,也擠掉強棒艾美亞當斯和安妮特班寧,爭取到一席準影后之位,《藩籬》、《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和《關鍵少數》都提名了最佳影片,非裔堪稱本屆奧斯卡入圍名單的贏家。
相較之下,亞裔演員僅《漫漫回家路》戴夫帕托順利入圍,已是美國影藝學院會員今年唯一留意到的亞裔代表。奧斯卡要對各族裔一視同仁,這條漫漫長路顯然還有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