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若不從提升台灣的產業發展努力,砍掉多少退休金,皆無法改善體質疲弱的經濟。
台灣其實有過經濟發展的黃金歲月,只可惜因為少數政客的操弄,皆讓外來投資企業紛紛離去,轉而投資他國。
比如拒絕杜邦,杜邦去了山東,投資二百五十億元。
拋開政治意識形態不談,假如當時政府與民間讓這些外資留下來,台灣會持續陷入低薪風暴嗎?年輕世代的起薪,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嗎?
台灣長期陷入「民粹」與「恐慌」情緒,對於外來投資,假如可以抱持開放心,有必要現在去羞辱軍公教族群的退休制度嗎?
台灣現在要做的是,即為「開放、開放、再開放」,對於投資者敞開心胸,才能改善台灣總體經濟,強化財政體質,更能增加國家的競爭力。
宋磊(嘉義市/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