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三年十月三十日,路經台北植物園旁巷子,遇到「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正舉行開幕典禮。圖/丹青
文與圖/丹青
民國一○三年十月三十日,路經台北植物園旁巷子,遇到「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正舉行開幕典禮。
進去參觀後,驚喜台北市區竟有如此雅致的和洋混合建築,又有幽深寧靜的庭園,乃成為此處的常客。常到此參觀藝文展覽,或聆聽文學朗讀(《聯合報》副刊「星期五的月光曲」 朗讀會,就在此舉行),或在紀念館附設的「藝文小客廳」,吃商業午餐、喝杯咖啡。有時,「藝文小客廳」外面樹下木棧廣場,還舉辦戶外音樂會呢!
如今,「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已落成兩年多了,但前身的歷史卻已近百年了。一九二○年代,日本政府在此區域建設台灣銀行的日式官舍,就包括現在的紀念館在內。
光復後,政府接收這些日式宿舍,其中,省府財政廳長任顯群、外交部長黃少谷、國防部長顧祝同將軍等,都住過紀念館的前官舍。一九七八年,行政院接收此官舍,加建洋式房子,成為和洋混合的行政院長官邸;孫運璿院長於一九八○年遷入,直到二○○六年逝世,都居住於此。
孫院長逝世後,台北市政府一方面感念孫院長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一方面覺得此和洋混合建築,乃台北市所罕見,乃定其為台北市歷史建築,並籌建「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後,委由工研院管理、經營。
紀念館裡面,除展示孫院長的生平事蹟、手稿、遺物外,二樓也配合工研院,有各種科技、人文展覽。但我最欣賞的是一樓那座所謂「決策之隅」的小書桌,不僅顯示昔日為官者的簡樸生活,也呈現孫院長在此深思國政決策,創造國內經濟發展奇蹟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