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鼻屎大冒險》
文圖︰許禎允
譯者:孔奕涵
文/施佩君 圖/許禎允繪圖、三采文化提供
韓國繪本作家許禎允善於兒童美術教育,也是攝影工作者,他創作出的《鼻屎大冒險》以黏土、剪貼與實物搭配的方式,創造出虛實交織,充滿想像力,如叢林般的鼻孔世界,拍攝後加入對話泡、汗珠等漫畫符號後製而成。閱讀此書,就像看了一部動畫片,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生動感,也會為主角的滑稽表情、無厘頭的搞笑情節而發笑。
「不要挖鼻孔!」任憑你好說歹說,孩子還是戒不了把手指頭伸進鼻孔裡挖探的癮嗎?有人說挖鼻孔無傷大雅,有人說挖鼻孔十分不雅,而做父母的,則是難以忍受孩子被貼上「不衛生」、「不禮貌」的標籤,以及萬一不小心細菌入侵,或是弄傷鼻黏膜的微血管,挖出鼻血來後的棘手問題。
孩子似乎不把這些放在心上。根據調查,不論社經地位高低,絕大部分的孩子平常都有挖鼻孔的習慣,男生之於女生更傾向有這個行為,大部分的孩子都覺得挖鼻孔就是為了止癢,或是除去鼻孔內的髒東西,但也有孩子坦承挖鼻孔是因為「無聊」、「挖鼻孔很好玩」。
孩子可以挖鼻孔?
挖鼻孔好玩嗎?德國繪本作家達妮拉.庫洛特-弗里施(Daniela Kulot-Frisch)的答案是肯定的。《挖鼻孔好好玩》這本具有獨特幽默感和原創風格的繪本,一九九六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挖鼻孔不僅超越貧富,也是跨國界的呢!)書中的三位主角:小象、小老鼠、小青蛙都喜歡挖鼻孔,瞧他們一邊挖、一邊笑彎了眼,怡然自得的模樣,挖鼻孔可真是享受。他們的父母為了制止,拿出父母慣用的手段:威脅,告訴他們挖鼻孔會讓「手指頭卡在鼻子裡」、「鼻尖會發炎」、小象的「長鼻子還會斷掉,而且再也長不回來了」(我的父母則是威脅,鼻孔會愈挖愈大,變成大鼻孔)。
小象、小老鼠、小青蛙被嚇到了,他們約好再也不挖鼻孔。可是,他們想了又想,真的會這樣嗎?於是決定到山上去問爺爺奶奶。猜猜看,當他們爬到山上去時,爺爺、奶奶會怎麼說呢?
出乎意料的結是,他們的爺爺、奶奶全都在挖鼻孔!小象、小老鼠、小青蛙這下放心了,他們又開始挖鼻孔,而且覺得比以前更好玩等等,這本書是教孩子可以挖鼻孔?很多父母看到這裡,恐怕會跟繪本裡的青蛙媽媽、老鼠爸爸、大象媽媽一樣傻眼。
挖鼻孔老少咸宜
另一本二○一七年一月剛出版與挖鼻孔有關的繪本《鼻屎大冒險》,是韓國繪本作家許禎允的作品,創作靈感來自他愛挖鼻孔的父親——再次證明挖鼻孔真的是「老少咸宜」。
作者以住在左邊鼻孔裡的鼻屎「摳吉」為主角,在遇見右邊鼻孔的鼻屎「摳比」後,產生到外面世界冒險的渴望,最後在摳比的幫忙下,如願以償離開了鼻孔。從書末蝴蝶頁的插圖,背著行囊的摳吉說「開始新的冒險吧」來看,這本書或許只是首部曲,摳吉的冒險未完待續。
因為作者善於兒童美術教育,也是攝影工作者,這本書的圖像部分,是以黏土、剪貼與實物搭配的方式,創造出虛實交織,充滿想像力,如叢林般的鼻孔世界,拍攝後加入對話泡、汗珠等漫畫符號後製而成。閱讀此書,就像看了一部動畫片,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生動感,也會為主角的滑稽表情、無厘頭的搞笑情節而發笑。
愈是禁止愈好奇
咦?看這本書不就幫孩子挖鼻孔找到新的理由?下次孩子挖鼻孔,會不會說「因為我鼻孔裡的摳吉想去冒險」或是「我左邊鼻孔裡的摳吉想去找右邊鼻孔裡的摳比」?
可別因為這樣,就把這兩本書列為「教歹囝仔大小」的禁書。這兩本書是轉個彎讓孩子去想為什麼要挖鼻孔,以及讓父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誠然挖鼻孔不是一個好習慣,但不能否認,挖鼻孔的感覺很奇妙;且孩子有一種特性:愈禁止愈好奇,愈禁止愈故意,父母一味禁止往往只會得到反效果,繪本作家深諳兒童此性,用樂趣和想像力取代教訓,用一個可愛的故事,先認同孩子在探索身體器官時的好奇,再進一步引導孩子正確的知識與方法。那麼,除了手指頭,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摳吉離開鼻孔去冒險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