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吃假有機蔬果

姜郁美  |2007.04.22
479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快速成長,國人生活品質日益提高,對於飲食安全與健康之要求也特別重視,而有機農產品與素食食品也因而日漸受到一般消費者青睞,特別是有機農產品,以清潔、安全及無農藥為訴求,同時在整個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除了對生產環境(包括土壤、灌溉水質、生產地周邊環境等)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標準外,並強調不得施用化學農藥及化學合成肥料,不僅得以減少農業耕作造成生態環境之破壞,同時也確保了消費者飲食健康。

由於現代化農業大量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與農藥,不僅危及農產品之衛生安全,並對環境造成嚴重負面衝擊,因此,為提昇農產品質及安全性,並兼顧環境維護與生態平衡,推展有機栽培已為刻不容緩之當務之急。

由於有機栽培不得施用化學合成肥料及農藥,其產品將無農藥殘留問題,但是一般消費大眾仍需先建立一個正確觀念,即有機農產品所強調,是提供清潔、安全、無農藥的一項農產品,攝取此類農產品,對於一般民眾之健康,當然會有所幫助,但不能宣稱有機農產品具有醫療效果,這是非常重要極需導正的消費觀念,畢竟有機農產品只是眾多農產品中供消費者另一項選擇而已。

近年來,也因有機農產品在市場上的身價遠大於一般農產品,時常有業者假冒有機之名,販售非有機之食品,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因此使得衛生管理機關更加重視有機食品的相關問題。為使有機農業能在國內蓬勃發展,有機農產品能獲得消費大眾之信賴與喜愛,管理機關一直積極輔導、建立及落實台灣地區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與體系,期藉由嚴謹的驗證與控管程序,確保有機食材在生產過程能符合相關規定,俾提供清潔、衛生、安全之有機產品以饗國人。

我國除原先因宗教信仰的族群外,也開始增加以養生為訴求的素食人口群,因而使得以養生保健為出發點的高品質需求,成為國人日益重視的課題。素食的衛生安全問題,是食品衛生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自從九十三年六月十日素食摻雜肉品的事件爆發之後,更使衛生單位更加重視食品安全衛生的問題及消費者的權益,據衛生署追查黑心假素食的源頭,發現原料是來自雲林,但當雲林縣衛生局在前往查驗時,素食工廠員工以負責人出國為由拒絕受檢,並表示可能是遭同業陷害。

據雲林縣衛生局的進一步的追查後發現,業者主要是以添加動物性乳清蛋白為原料,尚無真正添加動物原料之情事,倘若真有業者故意製造葷素參雜食品,將被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以四到二十萬元的罰鍰。

除了衛生管理單位需落實源頭管理的政策,杜絕非法的黑心製造販賣業者外,另一個深思的問題是「消費者的心態」問題,據業者表示「味道愈接近葷食的素食,銷路就愈好」,消費市場上真正出問題的是精緻素食加工品,只要是想得到的食材或菜餚,在素料行裡都找得到。台灣素食餐廳以自助式為主,這些餐廳對素料的依賴性超過五成以上。

有的素料做得太假,光用聞的就知道是葷食,而餐廳業者明知道味道怪,還是裝作不知情照常供應。部分素食消費者的心態也不無可議。吃素何不講求清淡呢?弄成維妙維肖的豬雞牛肉和各式海鮮模樣的素料,或過度加工,原本就不符健康原則,沒有包裝標示更易讓黑心販賣業者有機可乘。唯有消費者端正意識,不做半吊子素食者,才更能有效防杜黑心販子的魚肉荼毒。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