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過去歷史教科書上常說,戰國時代,蘇秦主張合縱之術,張儀則是連橫的代表人物。這種說法也常帶來錯覺,以為張儀與蘇秦是同時代相互對抗的兩個人物,但實際上,張儀比蘇秦早約二、三十年,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曾當過秦國的大良造,後來又回魏國,發動五國聯軍合縱抗秦。
其實,合縱或是連橫,都是戰國時期的策士遊說諸國的策略,這些策士被稱為縱橫家,不管是合縱或是連橫,都是他們追求名利的手段而已。
《戰國策》記載蘇秦事蹟,蘇秦曾遊說當時尚未稱王的秦惠文王,提出連橫之術,但秦惠文王認為,秦國羽翼未豐,時機尚未成熟,所以沒有接受蘇秦的意見,蘇秦只好回洛陽老家。他狀如枯槁,目面黧黑,落魄地回到家中;正在織布的妻子繼續織布,不理他,嫂子也不想為沒出息的小叔煮飯,就連自己的父母親也不願跟他講話。人生至此,何其悲哀啊!
蘇秦決定努力讀書,從書本中找到功名富貴。當時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知識,書的載具則是簡冊,他從簡冊中找到實用的學問,不斷地日夜苦讀,甚至用極端的方法刺激自己發憤圖強,他想打瞌睡時,常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有時還會刺得流血,趕走瞌睡蟲後繼續讀書。
蘇秦後來再度遊說諸國抗秦,這次總算政策正確獲得肯定,成為六國宰相,佩戴六國相印,趁著公出回到洛陽老家。
這次回鄉,他的父母親在距離老家三十里的地方,就開始搭棚設宴熱鬧歡迎,蘇秦的妻子則是不敢看著自己的先生,因為太耀眼了。
最誇張的則是嫂子,竟然是匍匐前進迎接蘇秦。蘇秦覺得嫂子以前對自己那麼無禮,現在卻又多禮的令人訝異,所以就好奇的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嫂子也很老實的回答說,因為小叔今日位高多金,不得不尊敬啊!
《戰國策》記載的蘇秦,不一定是歷史上的蘇秦真面目,卻是當時所謂的縱橫家們的理想境界──憑著一張嘴就能翻雲覆雨,權位與富貴到手,自然就會受人尊敬。蘇秦的傳奇,其實充滿著無數縱橫家追名逐利的身影,而且,從古至今,不曾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