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探究】 宋朝新年從冬至開始

文/李開周 |2017.01.10
1178觀看次
字級

文/李開周

冬至那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處於北半球的我們所看到的日影最長,白天卻最短,同時這天也是黃河流域最寒冷的日子。在中國大陸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諸多地區,同時也包括北京,冬至這天都流行吃餃子。筆者故鄉在豫東平原,我們那裡有句民諺:「冬至吃餃子,哥哥娶嫂子;冬至不吃餃,耳朵要變小。」意思是吃餃子能給家裡帶來好運,還能保護耳朵不被凍掉。

其實大陸南方很多地區到了冬至也是吃湯圓,只是由於中國首都位於北方,北方文化過於強勢,冬至期間報紙和電視上鋪天蓋地全是關於餃子的廣告,大多數人也就將冬至和餃子畫上了等號。

吃餃子也好,吃湯圓也罷,現在的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將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日。可是宋朝卻不然,冬至在宋朝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新年,宋朝人已經把冬至當成了新年的暖身和彩排。

《武林舊事》云:「都人最重一陽賀冬。」意思是南宋首都杭州的市民最重視冬至。有多重視呢?「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新年要穿漂亮衣服上街,冬至也要穿漂亮衣服上街;「岳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新年要去廟裡拜拜,冬至也要去廟裡拜拜;「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謂之做節」,新年期間能休假都休假了,冬至期間同樣要休假,連店鋪都關門三天,回家過節;「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並如元正儀」,大年初一有例行朝會,皇帝接受文武百官及各國使臣的跪拜,冬至這天同樣有例行朝會,皇帝同樣要接受文武百官及各國使臣的跪拜。

司馬光著有《居家雜儀》,書中寫到「賀冬至、正旦六拜,朔望四拜」,意思是晚輩過節要向長輩磕頭,平常磕四個頭,冬至與新年時節卻要磕六個頭。為什麼冬至與新年要磕同樣的頭?因為冬至在宋朝人心目中非常重要,幾乎不亞於新年。

新年到來,宋朝地方官要向皇帝上「賀正表」,內容是一大堆吉祥話;到了冬至,地方長官則要向皇帝上「賀冬表」,內容非常接近,還是一大堆吉祥話。可是過端午、過中秋、過重陽的時候,地方官就沒有必要給皇帝寫這些吉祥話了,因為這些節日沒有冬至重要。

冬至無非就是一個節氣而已,為什麼會如此重要呢?生於北宋、死於南宋的文人金盈之道出了箇中奧妙:「自寒食至冬至,久無節序,故民間多相問遺。」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傳統節日實在不少,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新年、元宵、春社、寒食、端午、七夕、中元、秋社、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祭灶、除夕……其中新年與除夕頭尾相連,元宵實際上屬於春節的尾聲,七夕是女人的節日,中元鬼氣森森,透著不吉利,春社、秋社、中秋、重陽則全在農忙時節,故此在新年過完之後的大半年之內,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沒有機會再來一次節日的狂歡。只有到了冬至,秋收、冬種均已完結,親朋好友久不相聚,終於可以趁此節氣好好慶祝一回了!

不客氣地說,宋朝老百姓在過節方面缺乏創意,他們慶祝冬至的方式是模仿新年,新年搞什麼活動,冬至就搞什麼活動,一樣都不能少。

(本文節錄時報文化出版《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