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居所正好在市場邊,每天在「三斤一百」的吆喝聲中醒來,偶爾市場休市,萬籟俱寂,我會打開窗子探出頭,試圖嗅得一息凡間人味。有人把菜市場形容是一處「私房遊樂園」,它不僅是色彩天堂,更是可輕鬆購得生活小物的療癒場所。圖/盧美杏
文/盧美杏
我的居所正好在市場邊,每天在「三斤一百」的吆喝聲中醒來,偶爾市場休市,萬籟俱寂,我會打開窗子探出頭,試圖嗅得一息凡間人味。有人把菜市場形容是一處「私房遊樂園」,它不僅是色彩天堂,更是可輕鬆購得生活小物的療癒場所。
月前到京都旅遊,正好遇上「伊藤若沖誕生三百年特展」。平安時代出生於京都的伊藤若沖被稱為鬼才畫家,筆下的動植物栩栩如生,據說他為了畫雞,特地在自家庭院養了數十隻雞,整整觀察了一年。特展海報特別標註了幾個可觀賞若沖畫的地點,除了美術館外,還有一個地點就是錦市場。
到京都當然非逛逛錦市場不可,只不過,畫家跟錦市場有什麼關係呢?畫家特展怎麼會在市場裡,是希望觀光客邊逛市場邊抬頭看宣傳掛幅嗎?我雖惴懷著這些疑問,但並未多想,因為某年我到位於京都郊外的美和(Miho)美術館時,正好碰上伊藤若沖特展,也算看過大展的觀光客了,當然還是逛市場先。
活力十足的錦市場實在太精采,生鮮熟食任君挑選,同時到處貼著「伊藤若沖誕生三百年特展」的海報。我連著兩天流連其間,沒想到第三天再去,不少店家休業,鐵門拉下,才正要惋惜前日相中準備採買的店家輪休,卻驚覺店家鐵門上就畫有伊藤若沖的作品——我終於了解特展海報的意義了。
我和同伴忙著拿起相機拍照,因為我們的動作,一旁的遊客也注意到了鐵門暗藏的玄機。雖未曾細數錦市場裡究竟有多少店家的鐵門繪有若沖畫,但這個驚喜,讓我得到了邊逛市場邊賞畫的獨特體驗。
之前到加拿大溫哥華小住時,曾拜訪位於Granville Island的Public Market。這個中央市場以蔬果熟食居多,每攤各具特色,市場外還有許多藝文活動,夏天日照長,不少人買了食物後,便在戶外自在聽著爵士樂,享受天高氣爽好日子。溫哥華中央市場的賣點是明亮、整潔,觀光客一團一團經過,導遊賣力向遊客說明此地特產如櫻桃、楓糖等,逛逛原汁原味的市場,正是短暫停留的觀光客最快速親近當地生活的方法。
台北萬華的東三水市場有個百年老店「石福菜鋪」近期接受改造,將一般使用的洗菜籃、塑膠盤改成素色器皿,同時改善了原本照明不足的問題,菜攤頓時變得很「文青」;只可惜當菜攤休息時,其他攤商任意擺放貨品,美感盡失。市場雖高高掛起「親子市場」的布招牌,不過,要怎麼讓沉默的市場隨處說著故事,如錦市場的鐵門般,台灣菜市場還可以再加把勁。
市場改造事在人為,只要用點心,就會是最好的體驗教室。
(本專欄每月第二個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