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清潔,除了預防口腔疾病,還能降低失智、心血管疾病風險。牙醫師指出,高齡者普遍存在的口腔問題就是蛀牙及牙周病,最後「老掉牙」,若長輩失能臥床,牙菌斑可能鑽進上呼吸道,增加肺炎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存活率。圖/周幸華
【本報台北訊】保持口腔清潔,除了預防口腔疾病,還能降低失智、心血管疾病風險。牙醫師指出,高齡者普遍存在的口腔問題就是蛀牙及牙周病,最後「老掉牙」,若長輩失能臥床,牙菌斑可能鑽進上呼吸道,增加肺炎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存活率。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助理教授周幸華去年接受衛福部委託的「口腔健康整合行銷宣導計畫」,下鄉進行口腔衛教,發現非都會區的老人,不是只剩前面幾顆牙,就是牙根外露且有蛀牙,養護中心的臥床長輩更幾乎全口無牙。若看見排列整齊的漂亮牙,仔細看會發現有鐵鉤,是假牙而非真牙。
因失能或失智長輩無法自行刷牙,若照顧者沒注意口腔,短時間內牙齒就會掉光光。周幸華說,此時照顧者的口腔衛生觀念就很重要,包括家屬、照服員或外籍看護工,都應協助長輩「刷」牙,不能只用紗布沾水抹牙齒表面,「因為細菌最害怕的還是刷子。」
另長輩易因牙周病造成牙根露出,牙刷無法伸進牙根縫間清潔,也應輔以牙間刷或牙線幫忙。只是,有認知障礙的長輩可能不願開口讓照顧者潔牙,周幸華建議,可先替老人進行顏面按摩放鬆肌肉,再輕輕拉開長輩的下顎來刷牙。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因唾液分泌少易口乾,應溼潤口腔後再潔牙,可減緩不適感。若老人全口無牙,也會因進食而沾黏食物,也需清潔口腔,避免細菌孳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醫師余權航曾替一名長期臥床的中風女患者洗牙,因病人七年沒好好潔牙,清出的牙結石有如小石頭。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指出,過去研究證實,蛀牙及牙周病會增加心臟病、吸入性肺炎、糖尿病及失智症風險,一旦缺牙臉型會走樣不美觀,因失去咀嚼功能進食難,恐營養不良。
長照口腔功能促進復健計畫
衛福部今年推動「長照口腔功能促進復健計畫」。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科長王鵬豪指出,過去面對臥床長輩僅提供「到宅牙醫」服務,但應有更前端預防,擬連結長照2.0計畫新增的「預防失能或延緩失能之服務」,依國內長照人口的口腔狀況,編纂宣導手冊,另分別提供給醫護、照服員及家屬相關訓練。
黃茂栓表示,第一線照顧者知道如何協助長輩潔牙,或發現牙口問題後能第一時間送醫、申請到宅牙醫,成為居家社區的口腔健康守護員,在提升牙口健康的同時也可減少健保支出,是全民健保能夠永續經營的正向循環。
老人潔牙小撇步
1.刷牙 用貝氏刷牙法
2.牙線 若手不靈巧,可用牙間刷代替
3.漱口 可加用含氟漱口水,或定期塗氟
資料提供黃茂栓、周幸華牙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