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大院的大門
圖/馬維易
文/馬維易
寺登街的巷弄並不複雜,除了四方街,只有南北兩端的南古宗巷和北古宗巷。而最能表達沙溪古道集市特色的建築,就隱藏在古巷延伸出一條條幽深的小巷內,前為店舖後為馬店的古建築,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白族古民居,已蛻變成一家家獨具風格的仿古客棧的民宿了。
來到寺登街,不看看獨具特色的白族老民宅是一大遺憾,最吸引人的老民宅非「歐陽古院」莫屬。沿四方街西面的一條古巷深入,一座精緻的拱門映入眼簾,這便是傳說中的歐陽大院。
坐落在寺登街西北側的歐陽大院,是「三家巷」中最西的一家,是歐陽家的祖先歐陽鏡(字鑒光,擔任「馬鍋頭」時,名為「歐陽佑忠」,註一),從茶馬古道上掙了錢,建蓋了這座一千三百多平方公尺的大院。
被封為「五星級馬店」的歐陽大院,建於距今一百多年左右的清末民國初,有著「三坊一照壁」白族典型建築風格。在當時往往是規模品級最高的馬鍋頭,才會到這裡下榻、聽戲,因此這裡的每一個物件都相當考究,哪怕是房頂瓦片底部都有彩繪。
鼎盛時期,在歐陽老爺麾下就有六七十之多位的趕馬人,南來北往的各路馬幫,都會前來拜見,尋求關照。這種會面有一定的禮節規矩,風塵僕僕的馬幫來到歐陽大院,二話不說,先招待一頓白族最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八大碗」,為馬幫弟兄們接風洗塵。試想,馬幫長年風餐露宿,往往十來天吃不到一頓像樣的正經飯,歐陽大院這麼做,無非也就是將心比心體恤馬幫終年奔走之苦。
過去沙溪經常有盜匪出沒,為了馬幫弟兄的人身財物安全,在建歐陽大院之初,主人花了一番心思設計。相傳,正房二樓角落裡有一張專為馬鍋頭設計的床,藏有暗格可以保護馬幫財物。樓下有一條地道可以直通城外,院子裡一明一暗的安全措施,正是那個年代沙溪古鎮的寫照。
沉寂多年的寺登街再度熱鬧起來後,歐陽家看準商機又重操起舊業,大院再度復活,卻搖身一變成為客棧。昔日是一撥撥的馬幫,而今是一批批的旅人;茶馬古道上消失的馬蹄聲,換成連連地讚歎和快門聲。
◎註一:「馬鍋頭」就是茶馬古道上馬幫的最高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