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杭州一家圖書館,多年來歡迎拾荒者和街友來館閱讀,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洗手」。三年前,一名七旬拾荒老人入館後,不但遵守規定,而且每天在館內認真讀報、看書,因而被大陸媒體報導成網路紅人,許多人為老人追求知識的精神讚賞,並稱他是「精神界的拾荒者」。二○一五老人發生車禍過世,女兒整理他的遺物時,意外翻到許多貧童助學收據,才知道父親多年來的退休金到底花在哪裡。
陸媒報導,這位老人真名叫韋思浩,是杭州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他在退休前是一名中學教師。作為一個老師,退休金是不少的,每月人民幣五千多元(約台幣兩萬三千元),「父親每月都有退休金,起初我們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省錢,還到外面去撿廢舊報刊。」韋思浩的兒子韋汀說,「有幾次我回杭州都沒看見他,問他幹什麼去了,他就說去外面走走。沒想到是去拾荒了…。」老人的兒女在整理遺物時終於解開這個謎。
在韋思浩的家裡,翻到的全是「對學生的愛」,泛黃的捐資助學收據、希望工程的救助報名卡、讀之潸然淚下的受助孩子的來信。
集千人善款 鑄老人銅像
這位平凡老人的故事,打動了整座城市,《錢江晚報》熱心讀者們提議以建雕像的方式,讓一個普通老人的故事傳播得更久一點,讓這個城市更加溫暖。老人去世的同一年年底,錢江晚報與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共同啟動籌建老人雕像這一愛心行動。從對外公布到籌資完成,前後不到一個多小時,一千一百七十八位熱心人士,迅速完成了募款,五萬元人民幣的愛心款由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勵基金會託管。
大陸著名熔銅藝術家朱炳仁也深受感動,主動承擔起雕像的設計工作,經歷一年的等待,日前向陸媒表示,銅像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拼裝和表面處理階段,近日將完成。據報導,該銅像加上底座大約高一百六十公分,而設計的靈感來源於韋思浩坐在圖書館、近距離看報的鏡頭,未來將安置於老人生前最愛去的杭州圖書館。
朱炳仁表示,銅像是老人的半身像,老人的身下是一疊報紙和書籍,旁邊還有韋思浩不離身的竹棍和一些撿拾的塑料瓶。「老人就是這樣在圖書館看書的,我希望用這樣的造型來真實還原。」至於兩年前籌募的五萬元人民幣雕塑製作費,朱炳仁決定再把它捐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