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顯影】 沒有競爭,只有相互珍惜

文字整理/黃長春 圖/雄獅美術提供 |2017.01.03
3386觀看次
字級
1981年,《聯合報》副刊主編瘂弦(左)與《中國時報》副刊主編高信疆(右),為席德進生日宴會獻唱。攝影/李賢文
《雄獅美術》月刊,1973年7月29期封面與內頁,席德進所攝的台灣民間藝術──彩繪 圖/雄獅美術提供
《雄獅美術》月刊,1973年7月29期封面與內頁,席德進所攝的台灣民間藝術──彩繪。圖/雄獅美術提供

文字整理/黃長春 圖/雄獅美術提供

影像中(見主圖),是畫家席德進生前的最後一次壽宴。同是河南人,又同是報業對手的瘂弦與高信疆,分別以河南梆子(戲曲)與歌謠為席德進獻唱。(註❶)

三十多年後,瘂弦回憶道:「席德進曾計畫性地為台灣廟宇、古厝及祠堂拍照,並交由《雄獅美術》及《幼獅文藝》刊登。他曾擔憂地說:『老建築消失得很快,這次我去看了,下次就沒了。』他是一個有心人,那時候,我和高信疆正是競爭最厲害的時候,他六十歲壽誕的那一天,摟著我和高信疆說:『你們倆別吵!別吵!等我病好了,就各寫一篇給你們。』壽誕不久後,他就過世了。唉!真是想念他啊!」(註❷)

當李賢文為這珍貴的歷史鏡頭,按下快門時,感到「瘂弦與高信疆,仿若文學祭酒與護法護持著藝術家。在這張老照片裡沒有競爭,只有相互珍惜,為台灣寶貴的藝術生命,獻上最真摯的肯定與保護。 」(註❸)

席德進(一九二三~一九八一)在一九四八年二十六歲時隨軍來台。他雖非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來自四川的他,卻比在地人更能洞見台灣的風景與人文之美。他敏銳地感受到,熱鬧歡慶、色彩繽紛的廟會與年節活動,是台灣人的心靈維他命,因為這能讓他們在辛勤平凡的日子中,為屬靈感官帶來激情與高潮。對於台灣民間藝術的大紅大綠,他稱呼那是得自上天所賜予台灣亞熱帶的鮮明色彩。(註❹)

他說:「在台灣,無處不充滿強烈的色彩,紅磚牆的農家,被一片濃郁的綠秧田包圍著。碧藍的海港,停泊著繪有桔紅、草綠、蔚藍的漁船火……火紅的鳳凰木花開在油綠的細葉上,在藍天與白雲之間招展。你走近一座廟宇,就進入了一個彩色的世界。繽紛耀眼的色彩向你襲來,使你的心靈浸在高昂的喜悅與豐盛的感受之中。」(註❺)

戰後,台灣無法避免被全球化,除了地母飽受工業的無情摧殘,人們更生活於冰冷的機械切割與擁擠的建築之間。人們對自然、對人不再親密,對美更是盲目,不具感受力。全球化的一律與工業化的便利,讓席德進憂心台灣的民間藝術將消失不見了。

這位異鄉遊子對台灣的愛,是身體力行的。他在極少書籍可供參考的情況下,一九六六年起,走遍台灣的窮鄉僻壤,親身採訪古廟、古厝,並收集皮影戲、布袋戲、傀儡戲、神像、陶器、壁飾等。一九七三年,他將一篇篇〈台灣的民間藝術〉研究圖文,連載於《雄獅美術》月刊。他慨嘆:「即使你生長在台灣,未必你就留意,見過這些精采的民間藝術。」(註❻)

他曾於古廟外,焦躁地來回踱步、悲慟飲泣,不為別的,就為大批莊嚴相好的古神像,被漆上質劣俗豔的油漆。(註❼)

「失敗本身是生命勇猛活過的證據!」席德進曾以毛筆寫下熊秉明的這句名言。(註❽)是的!也唯有真正活過、愛過,受過痛苦試煉的人,才會對這句話有所領悟。挫敗可使生命不斷地跨越,是性靈覺醒、淨化、重生與獲享光榮的必經之路。

影像中的他,已進入胰臟癌末期,身雖羸瘦,但卻仍炯炯有神地說:「即使只能活一天,我也要極力爭取這永恆的藝術生命。」(註❾)

的確!在與生命搏鬥的過程中,其面容愈散發出堅毅與尊嚴。即使是身體承受巨大的疼痛與疲倦,他仍打起精神,畫遍台灣,為的就是留下他在自然中、在人我間,所領受到的真實感動!

【註釋】

❶《雄獅美術》社撰,〈席德進畫展.慶生會記盛〉,《雄獅美術》月刊,一二五期,一九八一年七月,頁一六一。

❷瘂弦「雄獅美術四十週年」感言,黃長春記錄於台北市中山堂,二○一一年六月八日。

❸李賢文撰,〈見證歷史的鏡頭──從一張老照片,懷想高信疆與七○年代〉,《雄獅美術》部落格。

❹席德進撰,〈台灣的民間藝術〉,《雄獅美術》月刊,二十五期,一九七三年三月,頁七十九。

❺席德進撰,〈台灣的民間藝術——彩繪〉,《雄獅美術》月刊,二十九期,一九七三年七月,頁九十二。

❻席德進撰,〈「台灣民間藝術」出版後記〉,《雄獅美術》月刊,四十四期,一九七四年十月,頁五十三。

❼席德進撰,〈台灣的民間藝術——神像〉,《雄獅美術》月刊,二十六期,一九七三年四月,頁八十三。

❽熊秉明以江萌為筆名,翻譯沙特為傑克梅第所寫的介紹文〈絕對的追求〉,於〈譯後記〉寫下了這句感言,《雄獅美術》月刊,一○四期,一九七九年十月,頁九十九。

❾《雄獅美術》社撰,〈席德進畫展.慶生會記盛〉,《雄獅美術》月刊,一二五期,一九八一年七月,頁一六一。

【參考資料】

鄭惠美撰,《山水.獨行 席德進》,雄獅美術出版,一九九六年十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