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只能當作參考,心開運就通。圖/吳政修
《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薄伽梵出版
文/王薀
孔子曾經說過,他因為研究《易經》而了解到「卦」主要是配合一個人的德行與心性展現出來的行為,依據這些條件所解釋的卦,才會有參考價值。
所以有時候碰到心中不確定的疑惑,他也會嘗試著用卦,但是不會執著。就如同他對弟子所說的,不懂得應用智謀的人,才會依靠卜卦來確定自己的未來。也曾經有人質疑過他,為何會花心思去研究卜筮之術?他卻回答說,他是用固有的道德和仁義去教化民心,而非要人挖空心思去迷信般地追逐人世間的名利與富貴。
中國最重要的六經思想所強調的都是以道德為依歸,包含《易經》也離不開道德和仁愛,違背了這個,所卜的卦相也不會和其人相應。所以解卦時必須配合了解問卦者的發心與人格特質,君子所卜和小人所占,往往結果吉、凶、悔、吝大不相同。理由何在?《易》者,心性之變化也,唯人自主。
常有人要我助其文王卦、西洋占星或紫微斗數。真有棘事,偶一為之,但向來不主張依靠數術之學。自己的窮通禍福是靠自心,絕非決定於龜殼、紙牌或不確定的統計概率上。一切唯心,心開則運就亨通,心正則貴人顯現。
(摘自《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薄伽梵出版)
作者簡介
王薀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宗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
心理勵志類暨宗教類暢銷書作家。其中,《靜坐:這一檔子事》深受大眾喜愛,是二○一六年度誠品十大暢銷榜中健康養生類第一名!
另,著有《發現生命的曙光》、《心經旁引》系列1-6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等三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