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將近一世紀的台北故事館,曾有著圓山別莊、藝術家聯誼中心等名號。民國九
十二年,企業家陳國慈小姐出資贊助,進行全棟建築之維修,工程監造由名建築家李重耀承建,經一年古工法細心修復後,以全新面貌展現於國人眼前,成為中山北路三段上極其閃亮的名勝與休閒好去處。
都鐸風格 醒目地標
說起台北故事館來歷,係民國二年台北大稻埕永裕茶行商、兼茶商公會與稻江信用組合首任理事長陳朝駿,由王姓地主購得位於基隆河圓山東南側土地,延聘名建築師設計這棟都鐸〈Tudor〉式「圓山別莊」。
此建築係一棟洗練的平民宅第,仿自英國都鐸時期建築風格。一樓設半圓形門廊,紅磚砌成的牆面,入口處客廳為中心,向周邊延伸各個房間,採光良好。二樓外牆採黃、白、紅三對比色系,梁柱裸露在牆外,並刻意變化作成樹枝狀。室內為木造結構,檜木條柱糊泥面牆,裝飾花瓣圖紋,搭配彩色玻璃窗,牆角有座取暖壁爐煙囪。弧形陽台,背面的樓梯有如一座小塔,中央凸出尖塔,屋頂急斜,弧形屋簷,牆身有變體的新藝術拱形窗,古樸的木架屋頂,鑲崁著精巧的灰泥梁柱,為英國常見之仿諾耳曼莊園領主宅邸。
這棟小巧精緻、像童話故事裡美麗公主住的房子,令人覺得設計圖來自畫家雋詠巧筆,而非一般建築師。回顧九十多年前的台灣,大多是土角磚牆、紅瓦厝頂的閩南漳泉傳統建築,或日本黑文明瓦、榻榻米等日式木造庭院,悠然出現一棟英式色彩的異國風味別墅,吸住往來路人的眼光,成為大圓山風景區醒目的地標。
三度更名 市定古蹟
圓山別莊第一代屋主陳朝駿,豪爽好客,曾邀請國父孫中山與胡漢民先生來別莊造訪。由於後期為日本憲兵隊占用,充作守橋(「明治橋」)部隊宿舍,甚至淪為日本憲兵行刑隊囚獄,留有圈禁反日分子的水牢舊跡。日本投降後,被列為「敵產」,而為國民政府接管沒收,充任立法院長的台籍將領黃國書官邸。
民國六十八年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徵購,改為「藝術家聯誼中心」,係第二度更名。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鑑於圓山別莊深具歷史、建築、藝術與保存價值,於民國八十七年指定為市定古蹟,第三度更名為「台北故事館」,對外開放參觀,並作為藝文活動講座之場地。
何人設計 妾身未明
這座優美的洋樓,原有建地範圍廣闊,前後皆具庭院,尤其是院後有花園涼亭,然均已拆除,筆者於南花園涼亭舊址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一批日據時代建材,較完整的有反「S」紅磚、「TR」紅磚與花紋古樸之磁磚。
由於九十多年前,陳朝駿未記載設計師姓名,以致長年來,官方與史家均無法斷定何人設計。一度訛傳陳朝駿赴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屬地)時,託無名的英國設計師隨意畫的圖樣,此種說法,令陳氏後人非常憤慨。
為了追求真相,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陳氏子孫來訪發表聲明:「先祖陳朝駿曾口述代代傳下,圓山別莊與台灣總督府設計師,均係森山松之助設計。」筆者即赴日本東京拜訪森山後人得知: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台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等官方建築,係其祖父││森山松之助作品無誤,但是否曾為台灣民間仕紳設計別墅,則不能肯定。
森山松之助,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造家學系,曾受教於英國老師││康德,因此森山的設計風格,自不免採用英國都鐸式工法,作品不時流露英國鄉間建築特色,看來圓山別莊設計究出於何人之筆?仍是台灣建築史中一段謎團,有待繼續努力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