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隨著大陸的創業氛圍,台灣的「九○後」創客李東明與大陸投資夥伴在寧波合作經營餐飲。
日前他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在大陸,青年創業已變成一種風潮,他身邊的朋友都在談論創業,而且大陸創業政策繁多,初創項目更容易落地。
「在台灣,年輕人的創業門檻比較高,銀行貸款普遍比較困難。」
以李東明所在的寧波市,當地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提供創客免費一年期的辦公位置,以及不超過人民幣十萬元的創新券,用於從原型樣品機到小批量試製過程中購買各類科技服務,吸引不少初創企業。
「前輩們說,他們以前在大陸投資興業需要靠運氣闖蕩,而如今,大陸有很多平台和政策,能為台灣創客提供『保母式服務』。」紀正義說,過去父親就鼓勵他應該自己到大陸看看。現在他也希望台灣的年輕人能夠走出小確幸,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了解世界、感受大陸。
跟父輩專注於製造業不同,這些年輕一輩開始挖掘新業態。目前擔任寧波台青會會長的紀正義說:「剛開始跟隨父親的步伐,在大陸做的是傳統產業。但我漸漸發現,隨著大陸消費升級,服務業大有可為,於是開始將精力投入民宿、觀光農業領域。」
和紀正義一樣,融入大陸的創業熱潮,將目標瞄準文創產業的張仲強,則將目標鎖定文創,他認為,「台灣文創起步早,在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兩岸文創產業互補空間很大。」此外,他也看到了兩岸經濟體量的差異:「大陸的市場、資金等級是台灣的數倍,台灣的創意、人才資源可以在這片市場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