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人生詩
人生七十古稀,
我年七十為奇,
前十年幼少,
後十年衰老,
中間只有五十年,
一半又在夜裏過了,
算來活了二十五年,
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明‧唐寅
【作者】
唐寅(1470~1524),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吳中四才子之一,作品以山水、人物畫聞名於世。
【人生智慧】
大師的「人生三百歲」哲學,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智慧。大師平時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呢?
我們在世間上生活,與我們最有關係的,第一個就是「時間」。我們這一生的壽命,分分秒秒在減少,可以說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再來就是「空間」的問題,為了爭取空間,有時候還和人吵架、打架,甚至世界上國與國之間,也常為了領土空間而戰爭。
人的一生,即使能活到百歲高齡,為了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得不將時間分割成零碎片斷,如果將每天吃飯、走路、上廁所、洗澡的時間全部扣除,還剩下多少時間呢?真正能夠發揮智慧,奉獻社會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所以我學會善用零碎的時間,在等車子、等客人、等上課、等開會、等吃飯時,訂計畫、想辦法,或思考文章的內容鋪排、佛學上難懂的名相,或回憶讀過的名著佳作等,如此,不但培養我集中意志的習慣,也增進我從「聞、思、修」進入三摩地的能力。
另外,我經常在客人要來的前一刻,站在門口迎接,讓對方驚喜不已,有人問我是不是有神通?其實這是因為我從小就訓練自己要有時間觀念,五分鐘、十分鐘,有多久?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時辰?做一件事情要花費多少時間?我的心中都了了分明,當然一切事物也就能「管理」得恰到好處。
一位信徒問趙州禪師:「十二時中如何用心?」趙州禪師回答:「你是被十二小時支使得團團轉的人,我是使用十二小時恰恰當當的人,你問的是那一種時間?」
的確,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因為能夠縱心自由,達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現了泱泱宇宙的全體大用;不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表刻度的時間,由於受到鐘表指針的支配,因此他的生命渾渾噩噩而渺小有限。
我們平時為人處世,說話要說有「三百年」功用的話,做事要做「三百年」長久的事業,如此,人生的歲月雖然老去,但時間卻能帶來成就、歷史與功德,此即所謂的「精神不死」。時間之外,也有人感嘆自己在宇宙之間,所擁有的房屋太少、辦公室太小,空間不夠,東西放不下。其實,不只時間要靠自己懂得運用、處理,空間也是一樣,大大小小,總有空間,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量要大,所謂「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只要自己放開心胸,心裡的世界一大,有限的空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寬廣。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p.295
善用零碎時間
文/星雲大師
唐伯虎曾說:「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歲,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的歲月,當中要吃飯、拉尿,還有多少的挫折、多少的憂傷、多少的煩惱!」
所以,就算是人生數十年寒暑,也如銀行裡的存款,也是有限、有量、有盡,因此要好好的利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分秒必爭」;〈普賢警眾偈〉亦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所以,生命中的一分一秒,確實都不允許我們輕易的放過。
生命是可貴的,但是生命只在呼吸間,吾人又怎麼能不好好的利用生命中有限的時間呢?
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每天要上市場買菜,來回路上的這些零碎時間,你是如何處理的呢?你每天要煮飯做菜、掃地洗衣,做這些家事的時候並不需要用腦費心,這時你把心安放在何處呢?你在三餐之間的時間如何打發呢?如果你能利用往來市場途中的時間,盤算家庭的經濟,計畫如何開源節流?或是反省自己的功過,必能增長智慧;如果你能利用刷洗碗盤、整理家務的時間念佛,正如王打鐵:「叮叮噹噹,久鍊成鋼;時辰已到,我往西方。」
如果你是一個青年學子,你早晨搭公車,或是坐火車上學,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背誦英文單字、思惟作文的腹稿,甚至在學校上課的前後時間,都能利用來思惟數學的習題、思考功課的答案。如果你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十多年的讀書生涯,你將會比別人多出許多預習功課的時間。
如果你是一個公教人員、政治人物、經濟學者、工商企業人士等,在上班的前後,或是處理事務的空檔,甚至在三餐用飯之時,你都可以稍微用心思索自己的功過、檢討處事的得失,做好下一步的準備,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對你的前途事業能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發揮意想不到的貢獻呢!
會利用時間的人,有時即使作夢也在夢中思惟所聞所知;能夠利用零碎時間,不但是增加工作的效率,而且也是在延長壽命啊!
──摘自《迷悟之間》第四冊 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