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之珍--竹刻藝術 康雍乾最高峰

慧珠 |2005.10.13
243觀看次
字級

中國竹刻藝術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高峰期,時有創新技法出現,嘉定竹刻甚至影響宮廷雕刻工藝的製作。當時最著名的竹人有嘉定派竹刻傳人的吳之王番、封氏昆仲、周顥,以及金陵竹刻傳人潘西鳳等。

之王番擅長多種刻法,首創「薄地陽文」技法,除立體圓雕外,浮雕更是造詣深厚,對各類雕刻工藝發展影響深遠。

封氏一門以竹根圓雕人物著稱,錫爵、錫祿、錫璋兄弟三人號稱鼎足,封錫祿成就最高。錫祿好作梵僧佛像、仙翁天女,刻畫入微,精細得神,竹根人物無人能出其右。

周顥是書畫家兼刻竹家,也是竹刻史上的關鍵人物,作品清雅灑脫,流露文人逸趣,在技法上集嘉定派之大成,以刀代筆,呈現南宗畫法入北宗風格之竹,對後人影響甚大。

清代中晚期的竹人,見於史載者甚眾,但可稱大家者卻罕有,因當時大多數竹人以模擬書畫為創作,能自畫自刻者不多,於是刻竹者淪為刻工,竹刻藝術也因此式微。圓雕、透雕、高浮雕之作日益減少,常見的只是在竹材表面用刀單一技法,只有少數精刻竹人如鄧渭(得潢)、周鍔(劍堂)、韓潮(蛟門)等。

在主流竹刻以外,另有朱鶴所創倣古青銅彝器竹雕,結合浮雕、透雕、拼嵌等技法模擬三代鼎、卣、尊、壺等,唯妙唯肖。

浙人潘西鳳,寓居揚州,繼承了前明濮仲謙的簡率刻法,被譽為金陵濮氏之後竹刻第一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