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成善人

斯任 |2005.10.13
602觀看次
字級

父母對於較頑皮、好動的兒女,總是傷透腦筋。這些「淘氣鬼」往往天資聰敏、心強體健,只要教導有方,多出賢能之輩。宋代龐安時即是一例,後成為名傾江淮的大醫學家。

北宋時,蘄州蘄水(今湖北省浠水縣)有一戶龐姓人家,為醫學世家。主人龐之慶,為當地名醫,膝下有兒,名叫龐安時,字安常,幼時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秉性豪放,但也愛鬥雞、玩狗、擊球等無所不為,常弄得雞犬不寧。

一天,龐之慶讓兒子安時讀《脈訣》,自己則外出行醫;回家時,發現兒子已破窗而出。晚上龐之慶責備他,他反駁說:「是不足為也。」他不但學了黃帝、扁鵲的脈書,能貫通其說,並能闡發新義,父親甚為驚訝。從此,父親對兒子除了嚴格管教外,特別注意因勢利導,順從他的志趣。

龐安時在父親的教導下,全心功讀醫學,大有長進。正當他努力進取時,突患耳聾,從此,他去掉頑性,摒絕一切戲弄,更努力研讀《靈樞》、《太素》、《甲乙》等醫學書籍,匯通百家,尤精《傷寒論》,以善治傷寒名聞當世,蘇東坡曾讚其「精於傷寒,妙得長沙遺旨。」

龐安時效法父親,從不輕易用藥,更不拿病人作試驗。他為人治病,凡遠道來求診的,則照顧食宿,親視饘粥、藥物,直到病好,才讓病人回家,由於他救人無數,治癒者十愈八、九,病家持金帛來謝,但他都不予收取,因此人們都稱他為大善人。

龐安時與蘇軾是好朋友,當時,蘇軾口吃,龐安時耳聾,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說:「龐安常善醫而聵,與人語,書在紙,始能答。東坡笑曰:『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而何?』」

龐安時一生廣尋諸家,著有《傷寒總病論》一書;五十八歲時,與家人坐語而卒。後人為紀念他,在他的住處修建了「藥王廟」,廟內塑有蘇、龐二人對話之塗金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