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詩聯】 烈士碧血染黃花

文/許銘松 |2016.12.27
2644觀看次
字級

文/許銘松
眾所周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時人俗稱,黃花崗究竟埋了多少烈士忠骸?依據國民黨正式統計:經第一次列碑者有五十六位,第二次審查列於第一碑者十六位,列於第二碑者十三位,另有一位李祖恩烈士(廣東翁源人)未列碑,總人數為八十六位。

茲就列士籍貫、年齡分別統計於後,以籍貫省分計:廣東五十一人、福建十九人、廣西七人、四川、安徽、江蘇為三人。以縣分計:廣東花縣十八人最多,廣東南海縣十二人次之,福建連江縣九人再次之。因起義地點在廣州市,故廣東、福建兩省烈士較多應屬常情。

以年齡分:最長者五十二歲一人,羅聯烈士(廣東南海縣),最小者僅十八歲有三人,張潮烈士(廣東順德縣),游壽烈士(安南華僑),余東雄烈士(南洋華僑),平均年齡為二九.五七歲,因均齡未達三十歲,故「三二九」紀念日又稱為「青年節」。

歌頌黃花崗烈士詩聯頗多,咸認最感人心弦之對聯,當推起義指揮官黃興於紀念「三二九」一周年,在南京各界舉行追悼大會上,親自報告廣州起義經過,及烈士英勇奮戰實況,新撰寫之輓聯:「七十二健兒,酷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此輓上、下聯最後兩個字連起來──「碧血黃花」,至今仍為國人常用之詞,代表黃花崗烈士的精神。

黨國元老前監察院于右任院長,參加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黨代表大會(民國十三年一月二十日),利用休會期間,親自前往黃花崗拜謁烈士靈墓。于老低首徘徊塚碑間,心裡想起墓中故人,不禁淒然淚下,隨手在碑側摘了一把雞冠花,騰然作成一首詩:「黃花崗下路,一步一沾巾,恭展先賢壠,難為後人身;當年同作誓,今日義成仁,采地雞冠子,殷勤寄故人。」

這首感人肺腑的詩,流露著當年以生死相許的革命情感,讀了使人肅然起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