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亭日前訪問日本。由於日方會前高調宣傳解決北方四島和簽署和平條約的決心,峰會僅止於簽署經濟協議,讓日本似乎顏面無光,有被潑冷水的感覺。
對俄日關係邁向正常化道路來說,安倍晉三仍打開局面,從日本參加西方對俄經濟制裁的僵局中突困。亦從中俄邁向正常化到解決邊界畫定問題,到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飛躍得到啟示,給了日本參照的模式。
普亭訪日,表示俄方願意與日方,就簽署和平條約搭建共同協商平台,意味著俄日關係,經過七十年之後,終於跨出邁向正常化的第一步。
在這次雙邊峰會期間,俄日簽署數十項經貿協議,只是建立互賴型經濟的開頭,距離俄羅斯落實一九五六年蘇聯同意歸還北方四島中的兩島宣言,仍然路途遙遠,遑論歸還四島了。
俄羅斯認為,一八五五年的俄日友好與經貿條約,是俄日畫定邊界的基礎,證明南庫頁島(國後、擇捉、齒舞、色丹)是庫頁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俄國沙皇為確認沙俄在太平洋地區國界安全,而同意轉讓給日本的法律基礎,而非日方認為具有領土的歸屬依據。
為了兩國關係正常化,俄羅斯可以接受雙方嘗試透過兩國經貿關係的提升,以及雙方為此需要建立的互信了解,做出努力。
普亭總統認為,解決四島問題,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與安全,包括美日同盟條約,對於俄羅斯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威脅。
普亭習慣性遲到,他總是不斷在接重要電話,甚至在電話中與對方辯論,直到普亭覺得對方確實了解他的意思之後,才會掛電話。普亭習慣遲到一方面,顯示他隨時忙於公務的勤政特點;另一方面,他也對安倍不顯見外。
儘管如此,日本面對川普可能對於亞太經濟和軍事干預程度減少的擔憂,以及中日之間對於二戰的恩怨尚未化解,日俄關係開始邁向正常化,對於日本來說,具有安全和經濟的雙重加持意涵。
胡逢瑛(桃園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