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核災地區產品輸台解禁開放政策引起論戰,激起民眾反核食連署,繼而爆發核災區食品魚目混珠,充斥各大賣場通路。
政府終於看清議題核心重點「作好健全查核管理機制」,暫緩開放。
曝光問題商品納豆、泡麵……,都在最便利消費通路,超商量販店、百貨業者、傳統市場等,肆意竄流。無遠弗屆的網路購物平台、代購代售個體戶,乏人關注違法交易黑心食品,何時才被揪出見光,還給大眾無疑慮食安環境。
對於日前查獲下架的日本核災區食品,著實造成各地方政府衛生局頭疼困擾,因為政府沒有一套公開透明,可依據遵循的處理機制,中央戰場太多,滅火不及,地方只能怠速觀望。
黑心商品,竟然可以九命怪貓存活十幾、二十年,是黑心商人命太硬,還是政府單位手太軟?無良技術還好幾代傳承營運,食安管理不力,造成同樣社會問題一再上演,連基本公德也亮起紅燈、人道教育接受考驗?
年關將近,國人習慣大量採買各類年節食品,建請能加強稽查檢驗機制、嚴加管制製造商販賣商,讓大家過個平安健康金雞年。
郎英(台中市/文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