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催眠治療與前世療法的實際案例(續)
在那個當下魏斯醫師一時之間還不知道,凱瑟琳在死生交替的「中間狀態」所講的那些話,並不是出自於她自己的理解或意念,而只是轉述她聽到的訊息。後來她才指出那些話是來自「上師們(Masters)」——高度進化而不現身形的靈體,他們才是那些訊息的來源,能夠透過她來對魏斯醫師說話。凱瑟琳不僅能回溯到前世,現在更進一步能成為傳遞超越界知識的「管道」。魏斯醫師盡量維持他自己的客觀性。
醫師發現凱瑟琳引介了一個新的生命向度(dimension),也就是在「死亡」與「出生」之間的「中間狀態」,而令他驚訝與好奇的是,凱瑟琳從未讀過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Dr. Elisabeth Kübler-Ross)或雷蒙.慕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的著作,他們都寫過關於瀕死經驗(Near-Death Experiences)的書。她也從未聽過那本《西藏度亡經》(Tibetan Book of the Dead),但是她所轉述的居然是類似那些書裡所描述的經驗。
同時,魏斯醫師覺得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證明,如果有更多的事例,他就能驗證更具體的細節。醫師的懷疑起起伏伏,雖然還是存在。醫師懷疑她是否曾經在什麼雜誌上讀過這樣的文章,或在電視上看過類似的訪問。雖然她極力否認,但或許她保有潛意識中的記憶。不過,現在她更超越了上述那些著作的內容,還能夠從「中間狀態」傳達靈界訊息回來。
從催眠中醒來後,凱瑟琳一如既往,會記得她前世中的種種細節。但是,她卻無法記得身為「伊麗莎白」那一世在死後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後來,她也不再記得任何「中間狀態」說的任何細節,只記得每一世「在世時」的生活。
有關前世療法與催眠回憶的評述
我特別花了不少篇幅,引述了《前世今生》這本書中魏斯醫師對他的病人凱瑟琳經由催眠所作的前世療法(past-life therapy)之部分內容細節,主要是讓讀者有機會一窺生命永續的奧秘,以及連結前世與今生的實際案例。該書其餘的部分,各位讀者有興趣的話,請自行參閱,您讀完之後會對「生命的永續經營」有進一步的了解與啟發。以下針對催眠治療以及前世療法可能產生的疑問,做一些評述。
首先,大眾最普遍的疑惑就是前世回憶的「可能性」以及「真實性」?有科學的根據與理論支持嗎?針對這些疑問,我的立場與答案是絕對肯定的。任何人儘管可以充分懷疑其真實性或可能性,但是無礙於其客觀事實的存在。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學術性的著作、論文及田野研究報告,各位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上網搜尋,會找到很多第一手的資料,於此就不再贅述。
這個疑惑有二個層面:其一、真的有前世嗎?其二、就算有前世,真的可能經由催眠回憶起過去世的生命內涵嗎?針對第一個「有無前世?」的問題,本文的前半部已經討論過,不再重述其細節。總之,「前世、今生、來世」構成一切眾生「三世生命」的基本架構,三者也是相對的概念,「今生」對「前世」而言是「來世」,對「來世」而言是「前世」,顯示有情的生命的永續,綿延不絕。就道理上而言,芸芸眾生的生命有「三世」才合理,人生的方程式才有解決的可能與出路,如果生命只有孤立、斷滅的「一世」,是極不合理的,人生的一切問題都將歸結於「此題無解」。
俗諺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生命亦然,每一個人所走過的生命都必然留下痕跡與紀錄(不論其性質好好壞壞),但是留在哪裡呢?按唯識學的說法,生命的痕跡會全部留在有情的「第八意識」(亦即「阿賴耶識」)裡面。阿賴耶識(Ālāya consciousness)有如一座儲存量無限的巨型資料庫,眾生的身、口、意三業(亦即所行、所言、所思)都會全部留下紀錄在阿賴耶識裡面,不會平白無故憑空地消失,而是會隨因緣轉化。在未解脫生死輪迴之前,有情的肉體生命會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輪迴流轉,同時也會不斷地將生命所走過的軌跡,不論善惡、苦樂、順逆、窮通、福禍、得失等等,全部都留下記錄在阿賴耶識裡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