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思慧
「嘎啊!嘎啊!嘎啊!」,坐在車後座淘氣的兒子,突然張開雙臂,模仿起大鳥展翼盤旋在高空中模樣,並發出巨聲鳴啼,尖銳聲畫破車內沉悶,卻得以潰解在山路氣壓下耳膜所承受的壓力。
走出令人暈眩,不斷盤旋的南迴山路,途經小漁港大武,腦子裡只稍稍秒閃過小時候閩南語氣象播報員唱念「成功、大武沿海陣風五級」播報台詞,全身仍然如過午蔬菜蔫軟、懶躺昏沉,錯過漁村裡幾處可以嘗鮮的小店鋪,直到這一站,看見「大鳥」地標,聯想起展翅高飛的巨鳥,精神為之振奮,兒子這款另類的歡呼聲已經年復一年,不曾間斷!
照片時間停留在二○○六年八月,兒子白胖稚嫩堆滿笑容站在滿山黃澄澄金針花叢裡,女兒露出缺牙靦腆微笑,那是全家初次到訪東海岸,距今,十年了。
踏抵東海岸,當細胞遇見天海一色美景氛圍,自動產生微妙變化,分解再重組,將身體狀態重新設定為輕鬆度假模式。
車窗,彷彿無形,來自太平洋海浪輕拍沙灘圈圍白色浪花,吹送陣陣海洋氣息,南王部落歌手CD旋律自播放器流瀉而出,漫在車廂。隨著飄浮在空氣中音樂節奏,蠢蠢欲動的每吋肌膚在音符裡、在海風拂送微力下呼吸。極力按捺住踩踏在車板上不由自主想要舞動、彈跳的雙腳,直到,在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海灘解放雙足,步履輕輕踩著細細沙粒,沾惹海的滋養!
藍帶「分子料理」正趕時尚流行!後山,宛若鑲滾散發水晶光澤藍白色緞帶,藍調般慵懶,海風輕拂臉龐、拂過裙襬,無一處不是度假的開始,隨處漫湧的氛圍讓人享受音樂、海風微分子養分的浸潤。
祖靈召喚般,每年,我們如浪再次上岸,隨著西岸稻浪波濤,搖盪到森林裡高聳大樹,再隨著綠浪擺盪到東海岸。我對女兒說:「或許,皮膚黝黑的外婆是原住民」,女兒不疑有他:「真的喔!阿嬤是原住民。」多年之後,這樣的猜想,成為事實,只是主角換人,不是黑皮膚的阿嬤,而是,白膚質的阿公。
先祖唐山過台灣,落腳艋舺(萬華舊稱),在探究家族樹的本能驅使下,大哥幾經踏訪家族耆老,才漸漸明朗窺見家族史及在台足跡,原來,歷任祖先娶凱達格蘭族女子為妻,在從前不被提及的年代裡,凱達格蘭族的血統被遺忘在時間之河,傳承只能在血液、基因裡隱隱進行。
平埔族血統流竄身體,流露在生活態度,流連在東海岸。
究竟到訪後山的日子有限,以為的深度旅行,以為的喜歡或許只是敷淺,終於,我覓得一耕耘之地,筆耕投稿東岸報社,維持與東海岸的微妙連結,也把她的美,寫成文字分享給西海岸。
我在後山撿拾的美麗拼貼成文字!也把西岸的心情寄給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