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西

文╱路寒袖 |2016.11.30
2634觀看次
字級

文╱路寒袖

一九九七年,梧棲鎮藝術文化協會成立,推動「梧棲青少年新詩大展」,鼓勵在地學子寫作,從二○○○年開始,每年春天出版一本名叫《鰲西新詩地青少年新詩大展》的童詩合集。十六年過去了……

十一月初,東北季風吹起,風沙漫天,沿途木麻黃、海檬果、台灣欒樹等行道樹的枝葉迎風作響,我去到台中的濱海漁村──梧棲,主持一場名為「夢的眼睛──鰲西新詩地青少年詩展精選集」的新書發表會。雖是個小場子,但來了許多賓客,比我預期的熱鬧多了,許是地方關注的大代誌,所以包括梧棲藝術文化協會理事長、理事、國小校長、教師、幼稚園園長、在地畫家、詩人、文史工作者、評審、區公所課長、民代等,近二十位的文教人士與一群小朋友,幾乎擠滿了會場。

一場看似尋常的新書發表會,怎會散發出如此超凡的磁吸力,聚集了中部海線文化界,驅使他們一起前來共襄盛舉呢?其實背後隱藏著十六年少為人知的一段故事。

話說一九九七年,梧棲國小百年校慶,諸多在地藝文界人士、校友齊聚一堂,談起反哺故鄉的計畫,因緣際會,梧棲鎮藝術文化協會成立,就秉著文化扎根的理念,展開回饋梧棲的一系列「希望工程」,這當中,最亮眼的計畫是推動「梧棲青少年新詩大展」,鼓勵在地學子寫作,匯集小一至國三的優秀詩作,從二○○○年開始,每年春天出版一本名叫《鰲西新詩地青少年新詩大展》的童詩合集。十六年過去了,屈指算來,第一批的國中小詩人,至今應有三十二歲了。

這個計畫由梧棲藝術文化協會主導,整合中部海線在地人力、資源,齊力耕耘文學沃土,從二○○○年開始,每年出版一書,至今疊起來大約有膝蓋的高度了,十六年來,已累積了一萬餘件青少年投稿,並從中篩選了一千餘首刊載。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合集的出版編輯作業都是一場跨年齡的團隊整合,從校園教學、鼓勵創作、宣傳、徵件,至封面設計、書名題字、照片提供、插圖繪製、編輯、校對、印刷、成果聯展、吟詩分享等,各個環節都由在地老、中、青、少、幼五代同堂,群策群力,一起分工完成的。

這樣的在地文化經營故事,怎不令人動容。

因此,台中市文化局也在今年投入協助推廣的行列,從十六冊、多達一千多首的選集中,再精挑出一九九首佳作,出版了《夢的眼睛──鰲西新詩地青少年詩展》精選集。這本詩集的精采度不言可喻,再經由專業的編輯、設計,被梧棲藝術文化協會理事長李璇華盛讚為「十六年冶煉,一九九首純金傑作」。

梧棲文化界在地深耕十六年,推動童詩創作早已開花結果,台中市文化局協助以專業的包裝再上市,行銷至全國的書肆通路,讓全台灣人都看到、知道這個「梧棲奇蹟」背後動人的故事。

台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就交通發展觀點來看,台灣西部城市的發跡,最早靠的是海港、河港,其次是台鐵、縱貫線(省道),再次是國道,最後則是高鐵、機場。梧棲、清水、沙鹿、龍井等海線地區,早期獲台中港埠、省道「台一線」加持,在縱貫線崛起的風雲年代中,曾經街市繁榮、文風鼎盛,日治一九一三年起,更是先賢蔡惠如創立的「鰲西吟社」活躍的重鎮,舉辦多次漢詩擊缽吟會,轟動全島,文士雅客雲集,並與「櫟社」成員唱和,凝聚了在地的文化風氣,散播進步改革的思維。奈何物換星移、時勢變遷,終戰後七○年代,台中海線沒有搭上國道一號的便車,城市發展陷入瓶頸,甚至於邊緣化,地方文化界念玆在玆,矢志恢復梧棲文化光榮感,因此,向心力忒大,行動力忒強。

地方在意,政府用心。官方的資源可以營造風勢,但地方文化能否真正起飛,仍要靠在地以結實有力的翅膀來承接,才能飛得高、飛得遠、飛得久。這一次,梧棲藝術文化協會十六年如一日,整合在地資源,耕耘海濱礫土,為子孫闢墾文化綠洲,讓我見識到一個在地文化推手的典範與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