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佩蘭
一九四四年二次大戰末期,聯軍飛機頻頻來轟炸台灣各地。我居住的嘉義市區不但家家戶戶挖掘防空洞躲避空襲,更有許多人家紛紛遷居鄉間避難。
這年我九歲,先母也帶著我們姐妹遷至近郊「檳榔樹角」遠親家。村中唯一的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大合班,由一位女老師指導上課。每當警報聲高高鳴響,就在老師指導帶領下奔入就近的防空洞躲避,直到敵機(當時的聯軍飛機)遠離,解除的警報聲響起,大家才爬出防空洞。
那段日子聯軍飛機每天在近午時分飛過市區上空,對準目標掃射。然後不停留地飛離,以避免被地面的日軍高射砲射擊。由於嘉義南郊有座大溶劑廠,是聯軍重要轟炸目標,因此對嘉義市的空襲格外頻繁。這時市區學校全面停課,鄉間小學也跑防空洞的時候多於上課時間。
未幾溶劑廠被炸中。據說是燒夷彈加上炸彈,火勢猛烈,吞沒了嘉義大半市區,死傷慘重。其後抬上山來掩埋屍體的行列連續數日不斷,全部只裹著草蓆或布袋,露出手腳,慘不忍睹。
這時距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已不遠,卻在曙光可遙望之際,聽到與我同樣疏散「檳榔樹角」的一位小朋友在防空洞內被百步蛇螫咬,毒發死亡的噩耗。當時是物資缺乏的年代,而無知的我卻以為被百步蛇螫咬,只要不走動,毒性就不會發作。實在太缺乏常識了!
在七十年後的現在回顧,仍對這位小同鄉無法迎接戰事結束,重返嘉義家鄉而深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