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俊利(新北市/後埔國小教師)
每當學生吃完學校午餐,三個菜桶還有大半剩菜,女學生對油膩的肉食興致不高;男生對青菜視而不見。
碗裡的白飯只要一口就吃完,其餘都倒進廚餘桶。班上有位低收入戶學生,到學務處申請六個便當盒,午餐時等全班都盛完飯菜後,才裝好飯菜,中午由外公帶回去。
每天中午,爺爺、奶奶和父親先享用,晚上加熱當晚餐。學生們才知道剩飯菜竟能幫助一家四口溫飽,深刻感受邁向「零浪費新食代」的重要性。
老師應將社會關注的事物,引導學生具體認知實現,才能落實教育的正確作法。從身邊需要關注的人做起,對人是善行,對地球是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