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油桐花 客庄新象徵

記者高燈立採訪報導 |2007.04.15
958觀看次
字級

雪白的油桐花,在二○○二年以後,
成為客庄的精神與產業象徵,
也是客家人共同的文化記憶,更具有文化連結的意義。
這是為什麼呢?
油桐花,不只為客家帶來商機,
也喚醒世人對客庄文化的追溯與探討,
更讓客家族群找回客家文化的自信與優越感,
值此桐花將開之際,
本報以專文報導客家對桐花意象的起點與未來。

油桐林下 「伯公」保佑

行政院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指出,苗栗縣公館鄉北河有一處桐花林,林蔭下有百年伯公石龕設壇,客家族群往往在油桐花開時,將在山林間賴以維生的香茅油、樟腦、木炭、蕃薯、玉米、生薑、茶……等,向土地、山神、天神祝禱祭告,一方面是對山林大地的感激與崇敬,另一方面也提醒依偎山林而居的客家子弟再造鄉土與人文的榮景。

客委會基於這個緣由,從二○○二年開始,於每年桐花綻放時,邀請大眾賞花、遊客庄,並於活動開幕期間以簡單祭儀向各方神明精誠致意;這就是客委會以「祭」字,策畫蘊涵客家文化傳統、肅穆、潔淨、虔誠、祈福精神的「客家桐花祭」的由來。

或許是伯公庇佑,自桐花祭始辦後,客庄居民即期待桐花開,重視的程度不亞於客家其他傳統義民祭等祭典。由於科技發達,資訊傳遞快速,使昔日未被發堀的歷史,或鄉野軼事陸續被傳播開來,加上社區總體營造盛行,讓各聚落開始追尋在地特色展現,期以原有地景及創新的產業,在「桐花祭」活動中,衍生在地文化價值。

異業結盟 展現創意

李永得表示,自二○○二年首次辦理「客家桐花祭」,至今已邁入第六年,可說是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成為台灣地區每年春季最重要的休憩文化活動。為了改善往年交通擁擠現象,主辦單位今年改以接駁車方式,方便更多民眾賞花。

桐花季之所以一年比一年盛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桐花祭結合了文化、旅遊、生態、產業等多元面向,並以政府力量帶動民間社團與產業投入。

以今年的桐花祭為例,就是以「中央籌畫、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的合作模式,希望結合更多創意與資源,實現「深耕文化、振興產業、帶動觀光、活化客庄」的活動理念。

2年共推373件產品

其次就深層意義而言,每年桐花祭的舉行,除了邀請大眾賞花、遊客庄外,也蘊涵客家文化傳統精神,彰顯客家人認真生活、熱愛家庭的特質。而這樣的精神與特質,正是現代人不分族群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李永得認為,各式各樣極具創意的桐花商品,正好迎合近年來重視生活創意的風潮,是「客家桐花祭」廣受歡迎的第三個重要因素。

行政院客委會自去年起輔導業者提升設計,透過油桐花和客家文化的意念,加上故事的包裝行銷,成功地讓客家文化結合時尚語彙。總計兩年來推出八十八家業者的三百七十三件產品,不僅提升了產業文化價值,也讓民間社團與業者更有意願投入桐花祭的行列。

間接幫助客語發展

苗栗銅鑼的傳統簫樂演奏家吳家榮說,客委會實施桐花祭以來,確實活絡了客庄的文化與客家人的自信心;早年在台北工作的他,都不太說客家話,但這幾年來,說客語的人口確普遍多了。而因桐花,也成就了客庄原本不太看好的傳統技藝,如今都能登上大雅之堂。

客委會企畫處長賴俊宏自豪的說,走到那裡就有客家,走到那裡就有桐花;因為,我們的民眾已陸續將客家的文化、客家的商品帶到國際。

客委會在期盼以「桐花」帶動客家文化扎根、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藉由行銷平台的整合,擴大客家桐花祭的參與層面。藉由每年的「桐花祭」活動,積極健構旅遊資訊、推廣藝文造鎮、山林環保及國際宣傳,期望桐花的優雅,讓客家文化擁有新的生命與內涵,也讓客家桐花祭成為每年的台灣文化盛宴,並推向國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