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民選川普出任下屆總統,是不少人對低薪工作不滿,厭倦有權有勢的政治世家。不少美國人民對現狀不滿,遷怒新移民的湧入,及已非常優渥但仍需要紓困的金融業,更反對敘利亞政治難民進入美國。
民粹思想匯流為反建制、反權威與反華爾街三大潮流。川普成功掌握三大潮流,用庶民語言「發揚光大」。矢言遣返一千一百萬非法移民,揚言讓北京提供美國企業更好條件。
這次大選是美國有史以負面選舉最為嚴重的一次,川普顯然對負面選舉「術業有專攻」,如魚得水,揮灑自如。從川普抨擊婦女、為美國捐軀伊斯蘭教士兵、墨裔、亞裔、拉丁美洲裔美國人、黑人、新移民、退伍軍人,也顯示他已得罪了大多數族群。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一定會讓許多亞洲國感到失望,因為他在選前就宣稱他若當選,將終止「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的所有談判。
問題是,如果川普不要TPP,也不要「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定」(TTIP),則美國、日本、歐盟又如何與中國大陸在經貿上競爭?西方民主國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大陸領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RCEP)獨領風騷,因為屆時只有北京有能力制定經貿遊戲規則。
如果說南海是美國在亞洲的軟肋,則美國在南韓部署末端高空飛彈防禦系統 (THAAD)就是中國大陸在亞洲的軟肋。然而,南韓總統朴槿惠閨密干政事件,顯然對美國在東北亞的優勢投下新的變數。
儘管川普選前表示要向日本、南韓收保護費;但是,他也說過要讓「中國知道誰是太平洋的老大?」因此,他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說服東京同意日本艦隊南下,與美國艦隊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甚至聯手巡弋南海。畢竟,美、日兩國再不在南海採取積極作為,則南海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大陸的內海。
由於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美中兩國在東亞地區競大於合,加上菲律賓採親中遠美政策讓美國在亞洲第一島鏈出現第一道缺口,只要台灣不挑釁中國大陸,台灣的戰略地位將有機會進一步受到重視。
陳一新(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