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小學堂 劉禹錫〈烏衣巷〉

文/惠馨 圖/RM包 |2016.11.10
7846觀看次
字級
圖/RM包 我們常說人生如夢,盛衰更迭,誰都不能永保盛景。你曾體會過繁華榮光轉瞬物是人非的唏噓感嗎?今天要介紹的詩作非常深遠,作者為中唐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以東晉秦淮河岸作為懷古憑弔的題材,描繪一幅過去繁華鼎盛的貴族聚居之所如今野草叢生再不復當年景象凸顯盛衰興亡的無常與滄海桑田的感慨。

文/惠馨 圖/RM包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常說人生如夢,盛衰更迭,誰都不能永保盛景。你曾體會過繁華榮光轉瞬物是人非的唏噓感嗎?今天要介紹的詩作題材非常深遠,作者為中唐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以東晉「秦淮河岸」作為懷古憑弔的題材,描繪一幅過去繁華鼎盛的貴族聚居之所,如今野草叢生,再不復當年景象,凸顯盛衰興亡的無常與滄海桑田的感慨。

前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指秦淮河岸邊的一條街,而朱雀橋乃指橫跨秦淮河畔的一座橋,距離烏衣巷不遠,屬東晉都城的交通要津。東晉當時兩戶有名的豪門望族「王導家族」與「謝安家族」即是聚居於烏衣巷,當年車水馬龍、華夏朱門、繁華顯赫的巷弄,隨著歲月流逝,如今繁華不再。

「朱雀橋」曾經如此重要的交通要塞,在歷史無情的刷洗後,竟只徒留橋邊叢生的野草,詩人以「野」字凸顯荒涼頹敗感,以及「花」字動態呈現蓬勃生發的「野草」,暗喻多少勝景早已僅存陳跡,再無人親臨駐足;「烏衣巷」的車馬喧囂、衣冠來往不再,取而代之為日薄西山的昏黃暮色,詩人以「斜」字反襯景物依舊,卻不再正對光照,只剩斜暉淒涼的感嘆。兩句以景鋪寫「昔日繁華,今日滄桑」的世易時移之嘆,形成強烈的對比。

後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從前王謝豪門世族的堂前築巢之燕,因朱門沒落無處可棲,只好飛到普通百姓家屋簷下築巢的反差,強調今昔之別,以及滄海桑田的時代感。東晉豪門儘管權傾一時,仍抵擋不了興亡衰頹而覆滅,詩人更暗喻現世權貴也必然無法抵擋歲月洪流,如同王謝一般淹沒於時代灰燼中。

這裡要特別說明「舊時之燕」,燕子從「王謝堂前」至「尋常百姓」,中間至少間隔五百年,此燕已非當年王謝堂前之燕,詩人卻以「舊時」二字將時光暫停,彷彿當年王謝堂前之燕於五百年後,因找不到世族的亭台樓閣,只好飛到尋常百姓家,詩人運用想像,讓堂前燕「穿越古今」,成為歷史興衰的見證者。

整首詩以現實眼前的冷漠淒清之景,對比想像虛擬的繁華六朝之貌;以真實「朱雀橋」、「烏衣巷」,對比虛擬堂前燕子穿越時空,虛實相映,古今對照,形成絕妙的詩意,令人讀來不免感嘆時光的無情與無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