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小平
當一個人生命垂危時,他最需要的是什麼?絕對不是萬貫家產,或是美女如雲圍繞身邊,而是家人或心愛的人的陪伴吧!讓他不覺得孤單。
這種臨終的陪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願意送上你的愛。電影《為老婆唱首歌》之中,女主角瑪麗安癌症末期時,無法再到社區合唱團練唱,於是所有團員結伴到她家門口唱歌給她聽,為她打氣,讓我感動不已。
我原以為,這只是電影情節吧!沒想到,前不久美國田納西就發生類似的感人事件,教拉丁文和聖經研究的艾里斯教授,罹患食道癌之後,一邊接受化療,同時依然到學校上課。當他體力漸衰,只能待在家裡時,校長號召全校師生一起搭巴士到艾里斯家幫他打氣。
當時有將近四百名學生來到艾里斯家的院子前,合唱聖詩鼓勵他、安慰他,艾里斯和家人站在窗前一起唱和。雖然不久後,艾里斯病重去世,但是他在生命走到盡頭時,有這麼多他所愛、以及愛他的學生為他送行,感動了許多人。
這些學生,只是暫時放下課業,但是,卻留給艾里斯最溫暖的一刻,也讓這些學生透過課堂之外的學習,領悟到愛的真諦。
我曾經有兩次面對病痛,以為自己即將死掉。一次是診所醫生用錯藥,導致我全身發冷,血壓急速下降,幾乎休克,當時媽媽緊緊抓著我,不斷呼喊我的名字,我邊發抖邊抓著媽媽,心中充滿恐懼。另一次是恐慌症發作,無法呼吸,救護車將我送到醫院,醫生護士不斷跟我說話、安慰我,媽媽、丈夫以及教會的牧師都在急診室陪伴我,我激動的心情才能稍稍平復,覺得安心。所以,我特別能體會病危時渴望有人陪伴的心情。
茱蒂荷莉絲是安寧病房的護理師,她照顧臨終病人三十多年,這不是一件輕省的事,但是,她卻樂於在許多親友、病人臨終時陪伴他們。她親眼目睹這些人死前的種種,看到許多奇蹟,也聽到許多充滿愛的話語,她深深體會到,即使是一位沒親沒故的人,臨終前也渴望有人陪伴;但是,許多人因為害怕面對親友的死亡,反倒在最後時刻離得遠遠的。所以,茱蒂荷莉絲鼓勵大家,盡可能陪伴你的家人度過在世的最後一段日子。
這讓我對外婆感到深深愧疚。外婆失智時,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安養中心,雖然我們幾乎每天去探望她,可是,我們卻是在她突然斷氣後才接到消息。我始終在想,她走的時候是否非常孤單?甚至生氣我們都不在身邊?如果可以重來,我寧願讓她住在家裡,而不是讓她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離去。
我曾經到南非探訪一間收容愛滋兒的天主教中心,那些愛滋兒大都只能活到五歲,頂多七歲,可是,修女們依然把他們照顧得好好的。我們問修女,可以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修女說,「這些孩子出生以後,幾乎都沒有被抱過,你們多抱抱他們吧!」
因為之後可能再也見不到他們,所以我們用盡所有力氣,將他們緊緊摟在懷裡,希望無論生命長短,他們都能記得我們的擁抱,以及修女們的愛。
如果你跟家人或朋友曾經因誤會而分離,當你知道他即將不久於人世,請一定要趕去看他,見他最後一面;不只是讓自己沒有遺憾,更是讓他知道:你愛他,原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