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蝙蝠首度檢出疑似新型麗沙病毒,與狂犬病毒屬同類基因群,衛福部疾管署已調整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的接種指引,新增蝙蝠抓咬傷者為接種適用對象。專家也提醒,SARS與MERS等嚴重人畜共通傳染病都與蝙蝠有關,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或侵犯野生動物棲地。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有民眾今年七月拾獲蝙蝠並轉送農委會,經檢驗該蝙蝠感染疑似新型麗沙病毒,期間共有五名接觸者,目前均無感染症狀,衛生單位已協助轉介就醫評估接種疫苗與免疫球蛋白,均已完成接種。
莊人祥解釋,麗沙病毒共有十四種基因型,主要分為三類,狂犬病病毒屬第一類第一基因型麗沙病毒;本次麗沙病毒基因型,與狂犬病病毒屬同類基因群,但非狂犬病病毒,疑為新型麗沙病毒。
感染症專家、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指出,近年來出現的新病毒如SARS與MERS等感染症,追溯源頭都是由蝙蝠傳染其他動物。黃立民強調,任何野生動物都有感染病毒風險,因此最好不要接觸或侵犯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建議食用野生動物。
莊人祥建議,從今年七月一日起至今曾遭受蝙蝠抓咬傷,或傷口、黏膜曾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且未接種過狂犬病疫苗的民眾,可前往衛生所,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