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先拚影后 再編導演夢

文/烏布 |2016.11.10
1386觀看次
字級
馬思純(右)與周冬雨在《七月與安生》中,演出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閨密。 圖/經紀人提供
周冬雨(左)與馬思純主演的《七月與安生》入圍今年金馬獎七項大獎。圖/甲上提供
馬思純兩度叩關金馬獎,今年以《七月與安生》角逐第53屆金馬獎影后。圖/甲上提供
馬思純兩度叩關金馬獎,今年以《七月與安生》角逐第53屆金馬獎影后。圖/經紀人提供
馬思純兩度叩關金馬獎,今年以《七月與安生》角逐第53屆金馬獎影后。圖/經紀人提供

文/烏布

第53屆金馬獎即將登場,今年影后部分競爭最為激烈,一半以上都是新生代花旦,其中電影《七月與安生》更迸出兩位準影后人選,分別是片中大鳴大放、癲狂不羈的周冬雨,以及性格內斂溫婉,卻在最終來場大爆發的馬思純,兩女也被譽為是奪后的熱門人選,馬思純早先接受筆者專訪,聊到入圍心情,直呼不敢相信,緩了一周才接受這個事實,「『金馬獎』對我來說是高高在上,而『影后』則是我一路走來最想達成的目標。」

在《七月與安生》中,馬思純所飾演的女主角「七月」,自小到大從未離開家鄉,習慣安於舒適圈,身旁最要好的朋友就是由周冬雨所飾演的「安生」,這樣的性格與戲外的馬思純恰好成為對比,「雖然我小時候也算乖巧,可我沒有七月那麼壓抑,我不會把什麼話跟心思藏在心底,我覺得這樣好累。」

內斂溫婉 終場大爆發

此外,馬思純透露自己是個理想家,也是實踐家,對於未來常有宏大規畫,更會不顧一切、不怕受傷地去執行,她嬌俏一笑:「我對自身未來是有設想的,也期待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但七月好像她已經把自己的一生給想明白了,接著便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不喜歡她這樣的生活方式,但我是心疼她的。」

發自內心的心疼和感同身受,讓馬思純更加代入角色,片中兩場在酒吧和浴室大吵架的戲碼,馬思純極致的爆發力,讓和她演對手戲的周冬雨早先曾坦言「被嚇到」,為此,馬思純解釋:「七月一路走來都是沉穩的,第一次在酒吧與安生爭吵,其實還是憋住的,她還沒有真正撕破臉,然而在浴室那場,她已經覺得無論失去誰,她都無所謂了,心灰意冷交雜著絕望,讓她真的大爆發。」

當紅小花旦 相互砥礪

電影裡,七月與安生這對閨密因為一個男人而撕破臉,現實生活裡若遇到這樣的事情,馬思純直言自己是理性派,「當另個人已經不在這段感情的狀態裡頭,再怎麼挽留也是徒勞。」她承認這點倒是和七月有點像,最終還是會報以祝福和原諒的心。

馬思純和周冬雨同為大陸當紅小花旦,卻毫無比較心理,在片場經常笑鬧,馬思純更爆料:「冬雨的性格就是個小孩,我反而像媽媽一樣喜歡管東管西,在他身旁叨叨擾擾的。」當初得知兩人同時入圍金馬影后,馬思純人在巴黎,周冬雨也只傳了簡訊要她「帶點好玩的東西回來」,馬思純笑著:「她就是這樣,經常不把很多事情當回事兒,大咧咧的。」然而語畢她還是強調,「對於入圍我們都非常開心,也深知沒有彼此,就無法成就對方。」

受外公薰陶 出版隨筆集

畢業於播音主持系,馬思純談吐間有著文人氣質,她更是個作家,出版過圖文隨筆集《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書中記錄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一些小事,馬思純透露愛書寫的性格,來自於外公從小對她的教育,「我的外公非常喜歡看書,也喜歡送書給我。」去年她演出電影《左耳》入圍金馬最佳女配角,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左耳》,馬思純還特別寫信給作家饒雪漫,敘述她看完書後的心得,讓饒雪漫對她印象深刻,讚她樂於學習,之後還寫了篇〈穿越時空遇見你〉記錄自己與馬思純的友誼。

28歲的馬思純,在影壇中仍算年輕,卻已萌生出導戲的夢想,「希望能寫一個好劇本,並導演一部作品。」對馬思純來說,功名利祿並非最大重點,他只希望自己能學得更多,宛如永不吸飽的海綿,從乾癟吸收至渾圓,並一路滾向她所希冀的道路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