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碧伶
鄉間道路人車稀少,條條都是可以吹著口哨悠遊的單車道。那天,在秋意微涼的早上,例行騎車運動,順道去郵局辦點事。
半路,看到前面一個不認識的阿婆繫著護腰,赤腳踩著踏板賣力騎車,我不禁跨大幾步到她身邊問她:「赤腳,你未冷?」她憨笑著說:「未啦,等下要去田裡。」
剛到郵局,轉眼見她也騎過來,手上抱著用報紙包的東西,拿到櫃台說:「青木瓜給你們燉排骨。」引起一陣騷動。工作人員告訴我,阿婆不識字,平時要寄件或匯款多由工作人員代勞,因此她也常拿自家的產物來分享。
聽說阿婆是家裡的支柱,自己獨力拉拔小孩長大。雖然現在已不用再打拚過日子,但下田是她活力的來源,也是長年養成的習慣。尤其兒女不在身邊,也捨不得依賴了一輩子的農地荒蕪,所以每天依然腳踏實地下田,也就常有額外收成分享左鄰右舍及親友。
在人間溫情逐漸流逝的今日,我在台灣中部鄉下的角落,看到了一個胼手胝足的阿婆是如何發光發熱,沒有花火音樂會,沒有搖滾夢,卻開創了自己的田園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