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十七歲的尤文瀚,和媽媽、哥哥皆患罕見疾病「逢希伯.林道症候群」(VHL);患者平均只能活到四十六歲,全台確診六例,他們就占三例。今年尤文瀚發現腎臟出現腫瘤,他在手術前「騎機車環中國大陸一周」,面對可能僅剩二十年的人生,他說:「沒什麼好遺憾的,疾病是命運,命運掌控在我自己。」
十四年前,尤文瀚的媽媽因VHL過世,尤文瀚與哥哥做基因檢測發現患相同疾病。VHL會使體內細胞不正常增生,不斷出現腫瘤,屬於致命的罕見疾病,患者一輩子受腫瘤所苦。
尤文瀚說,確診當下沒有太多感覺,認為是命運,「如果隨時要死去,不會因為未曾經歷的美好而感到遺憾;如果要活著,也不會對死亡的解脫而懷有希望」。確診一年內,他的左眼因受血管壓迫失明。
今年初,尤文瀚定期追蹤發現腎臟長出腫瘤。他說,查看國內外資料,VHL病患平均二十歲腎臟出現腫瘤、三十歲腫瘤攀至腦部、四十六歲因病死亡,他笑說,二十七歲腎臟才長腫瘤,算活蠻久的。
醫師當時告知他,腫瘤大小還不能手術,建議他再等半年,尤文瀚因此花了三個月,帶著地圖、騎機車從北京上路,環中國大陸一周。
一開始只是平常的旅行,直到一個月後在新疆賽里木湖邊的高速公路上,他看到一隻被輾斃的鳥,好心想把屍體移開,上前一看,原來是隻孵化不久的小雞。他笑著凝視小雞,佩服牠毅力堅強,竟能在公路上活下來,為牠取名「巴特爾」(蒙古語英雄之意),並帶著牠旅行、看牠長大。
尤文瀚表示,在旅途中曾險些沒命,但「小巴」陪在身旁,讓他有了走下去的力量。
本月一日他接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已康復出院。未來腫瘤會不斷復發,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怕的是你不願面對擁有疾病的自己,放棄遇見美景的人生」。下一步,他將效法欣賞的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騎著機車踏尋南美洲。
罕病基金會籲
照顧患者心理
治療尤文瀚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葉紹德說,罕病對多數患者而言就像宣判死刑,許多人無法突破心理障礙,不願追蹤病情,放棄人生,「不是所有人都像文瀚一樣,積極樂觀面對疾病」。他說,在台灣,多是醫師協助排解病患心理障礙,沒有專業心理諮商師介入,導致多數罕病患者不願面對疾病。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根據罕病法第八條,醫院確診罕見疾病患者後,須通報給政府,政府也需要同步找尋心理諮商師介入,但時至今日,都沒有看到相關辦法,呼籲政府正視罕病患者的心理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