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昨天合併,竹教大附小也揭牌更名為「清大附小」。圖/清華大學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昨天合併,清大校園巴士一早開往南大校區(原竹教大),象徵兩校的融合開啟新頁,而竹教大附小昨也揭牌更名為「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清大校長賀陳弘說:「十一月一日是清華校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併校會讓清華成為一所更棒的大學。」
清大附小校長溫儀詩表示,附小創立於一九四○年,迄今有七十六年的歷史,清大附小將成為繼政大附小之後,國內第二所頂尖大學的附設小學。賀陳弘指出,未來將在附小開設雙語班,投入清大的學術資源,協助附小學生學好第二種語文,走向全世界,並由清大學生帶著國小生親手做實驗,提升科學教育。
清大表示,合校初期,每天將開五班校巴往返校本部與南大校區,方便師生前往另一校區修課、參加社團等活動。
然而,併校過程中也出現兩校學生的反對聲浪,竹教大學生日前在學校噴漆,反對倉促併校,清大前學生會長徐光成也在前晚絕食抗議,他認為校長賀陳弘擅自修改計畫書,未經校務會議審議,應該要道歉並辭去校長職務,並要求教育部認知程序瑕疵,要求清大進行審議後才能再次進行核定。
清大昨天發聲明指出,在教育部同意合併案後,舉辦八次與科管院等各院座談,及兩次與學生的座談。校長賀陳弘曾在四月十二日校務會議承諾過,如果合校的「條件變差」,將提送校務會議重新討論,但教育部核定經費總額不變,且更具彈性經費項目,並無條件變差情形。
對於部份學生抗議合併案,理學院、工學院、原科院、人社院、電資院、科管院院長則聯名發公開信,表達支持。信中指出,合校案對於師生、職技員工,短期必然會有衝擊,也會影響排名,但相信透過民主機制程序,能將磨合期縮小到最短。
信中亦提及,目前大環境在急遽變動,高教經費恐面臨緊縮窘境,希望合校案能連結兩所大學原有優勢,樹立合校範例,激發出更多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