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龍樹佛教學院創辦人世友(Lokamitra)居士,來台出席《我是如何援救印度佛教─護法大士傳記》新書發表及印度佛教復興心路歷程分享會。圖/大千出版社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印度是佛教發源地,卻因種種原因,曾在十三世紀初滅亡,直到十八世紀末,經護法大士、安貝卡博士等有識之士,相續帶動佛教在印度的復興。《我是如何援救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復興血淚史—護法大士傳記》中譯本面世,舉辦新書發表會,主辦單位邀請印度龍樹佛教學院創辦人世友(Lokamitra)居士、原始佛法三摩地法會明法法師、世界佛教大學執行理事游祥洲博士等,與民眾分享印度佛教復興歷程與現況。
佛教在西元一世紀左右傳入中國,經過千年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但在印度誕生地,佛教因諸端原因,一度在印度消亡;直到近世,因為護法大士致力於佛教復興,後有安貝卡博士的接續,再度帶動佛教在印度的復興。因此可以說,沒有護法大士,就沒有現在的印度佛教。
離家居士 爭取聖地主權
護法大士何許人也?即使台灣的佛教界人士,恐怕也不全然知悉。這位出生斯里蘭卡望族的「離家居士」,一生致力佛教復興,其為佛教所作諸多貢獻中,尤三件事最為人所稱道:首先,是窮近二十年時間爭取菩提迦耶主權,雖最終官司敗訴,但卻爭取到全球佛弟子的關注;再者,自一八九一年創辦摩訶菩提協會並發行刊物,對全球佛教界影響甚巨;另外,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世界宗教會議」發表演說,向國際社會宣揚佛法,這也被視為是佛教正式傳入美國的關鍵。
原籍英國、二戰期間被派往印度,戰後則留在印度出家的僧護法師,於一九五二年完成《我是如何援救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復興血淚史》的護法大士傳記初稿;時隔六十年,台灣終於出版了中文譯本,由大千出版社刊印發行,於十月二十九日特別舉辦新書分享會,與民眾分享印度佛教復興歷程與現況。
唯有佛教 真正改變內心
世友居士表示,佛教消失在其發源的國家,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悲劇。所幸在護法大土、安貝卡博士等相繼努力推動復興大業。根據統計,目前在印度的佛弟子已近二億三千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六分之一,雖然仍未能回復佛陀時代的榮景,但這場「純淨的和平革命」已經顯露成功的曙光。尤其在種姓制度嚴格的印度,只有從內心才能去做改變,「而真正能夠改變內心的,就只有佛教」,更加顯現佛教對現世的重要性。
而透過這場分享會,不僅讓與會者對印度佛教的發展現況有進一步了解,同時也更加認識護法大士戮力於復興佛教的事蹟,也對其一生以佛子自居,甚至晚年病危時,仍因希望以比丘身分離世而受具足戒,並且發願再來人間二十五世,繼續為弘揚佛法戮力,更加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