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路人 打掃無人車站57年

 |2016.11.01
1356觀看次
字級
張岩松從台鐵退休後默默守護石榴驛,並在曾住過的宿舍前拍照,見證石榴驛歷史。圖/胡瑋芳

【本報雲林訊】台灣在日據時代火車站客運服務人員稱為「驛夫」,鐵道工務人員則稱「苦伕」。今年八十一歲的張岩松當過驛夫,也當過苦伕,與鐵路結緣,默默為車站付出,成為雲林百年石榴驛守護人。

石榴火車站與周圍的職員宿舍二○○六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停靠班車雖然不多,卻是許多鐵道迷心中票選第一名的火車站,也是雲林百大景點票選熱門地點,目前正在翻修。

張岩松的岳父謝樹叢是鐵道工副班長,張岩松婚後,也在石榴火車站擔任苦伕、驛夫,岳婿曾一起工作。早年因無機械,只能用人力修復鐵軌,一次要五、六個人才能合力把枕木與鐵軌分開、對齊,將一段段枕木與鐵軌結合。

張岩松回憶,日據時代軍用石碴有大量需求,大埔溪砂石量多且品質佳,工作量大增。苦伕為了生計,得辛苦搬完一台黑台車的物品,才能拿到一張石碴票,拿去米廠換米。斗六榴北里老人會長張春火說,早年他與家人賣碗粿,常有苦伕一次吃十二碗,勞苦可想而知。

鐵路局有設「道班工房」提供苦伕等待派工、存放工具和休息,民眾稱「苦伕寮」。張岩松和太太、岳父同住在苦伕寮旁宿舍,多年後才在旁買地蓋了自己的房子,世居到現在。

石榴站地處偏郊,旅客寥寥無幾,民國七十九年改成無人管理的車站,僅區間車停靠,還好張岩松對台鐵有感情,又住在附近,五十七年來默默打掃火車站旁環境,里鄰感佩。

有一百一十一年歷史的石榴驛在梅姬颱風來襲時,因樹木傾倒壓壞車站的屋瓦,鐵路局緊急搶修,用現代建築材料修補,導致原本黑色的屋瓦出現灰白色「補丁」,讓遠道而來的鐵道迷失望。

雲林縣文化處表示,採用防漏水性強的紅銅瓦,未考慮到火車站景觀的一致性;未來火車站屋頂整修時,會建議改用紅銅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