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探究】 留痕,好時節

文/楊奕成 |2016.10.31
4925觀看次
字級

文/楊奕成

過節的意義是親友相聚,形式不拘,若能邊烤肉邊談笑邊分享生活趣聞,那也是令人窩心的;然而,我參與過的烤肉活動卻是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吆喝這嚷嚷那。烤肉結束,尋思過往,無非是好香好吃真好喝,親友呢?「寒暄」就是相聚啦,月娘呢?月娘在看人啊。

小學時,有篇〈中秋賞月〉的課文:「中秋夜,晚風飄,樹影搖曳桂花香。明月照亮小庭院,遍地皎潔閃銀光。小凳子,圍一圈,說說故事談談天。月亮團團高空掛,地上人家也團圓。月光下,嘗美味,中秋賞月樂趣多。汽水清茶裝滿杯,月餅柚子擺滿桌。夜漸深,月影斜,庭院靜靜人聲歇。但願年年中秋夜,家家團圓看明月。」在我小時候,中秋夜是年年如此的,父親會把柚子皮剝成一頂帽戴在我頭上,有時我忍不住指向天際要阿嬤看月,阿嬤會說:「不通指,半暝月娘會割耳仔。」往事並不如煙,我還歷歷在目。

《紅樓夢》當然有中秋賞月的情節。第七十五回提及因賈敬過世,居喪的孝家是過不得節的。但十四晚賈珍在會芳園叢綠堂,「煮了一口豬,燒了一腔羊,餘者桌菜及果品之類,不可勝記」,大吃大喝之餘,大家風範講究風雅,他們又行酒令又吹簫又唱曲,有「風清月朗,上下如銀」相伴,直教人「魄醉魂飛」。

榮國府如何過節?賈母先領眾人於嘉蔭堂前月台上盥手上香,再往凸碧堂賞月,「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賈母「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後來賈政說了懼內的笑話,賈赦說了為母者偏心的笑話,賈環賦詩一絕,大夥玩笑到二更天才散。

賈母仍意猶未盡,第七十六回他「見月至中天,比先愈發精采可愛」,故提議聞笛。賈母傳打十番(打鑼鼓)女孩且道:「音樂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賈母的風雅展現在品笛的素養,他賞一回桂花,再入席換暖酒來,家人閑話著,「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戚蓼生評:「只一品笛,疑有疑無,若近若遠,有無限逸致。」但賈母說:「這還不大好,須得揀那曲譜愈慢的吹來愈好。」說著,「便將自己吃的一個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又命斟一大杯熱酒,送給譜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細細的吹一套來」。

這是賈府的中秋節,有吃有喝也有文化的氛圍,藉由行令、說笑話、閒話、品笛更能凝聚家人的感情,也烙印下難忘的留痕。

文化沒有高級或次級之分,但過節卻必須有意義,即使烤肉,只要有「意義」、有「留痕」,就是好時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