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花栗鼠 真實世界鼠來寶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Wen-yao Li) |2016.10.30 語音朗讀 56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加州山上健行時,步道旁有一隻花栗鼠好奇地探頭探腦。 圖/李文堯(Wen-yao Li)花栗鼠是松鼠家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喜歡把自己打理得很乾淨。 圖/李文堯(Wen-yao Li)花栗鼠摘仙人掌鮮嫩的綠花兒吃,美食當前,那表情似乎很滿足的樣子呢! 圖/李文堯(Wen-yao Li)花栗鼠和松鼠最大的不同,就是牠們背部有黑白色的條紋。 圖/李文堯(Wen-yao Li)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Wen-yao Li) 著名的動畫影片《鼠來寶》系列中的六位主角,述說調皮搗蛋、機智絕倫、愛唱歌又愛秀的三男三女花栗鼠,和牠們人類爸爸之間的趣味故事,而真實世界的花栗鼠又是如何呢? 在加州爬山健行時,常能看到花栗鼠的身影,通常牠們會爬到步道附近的岩石上,嬌怯怯地露出一個小頭,好奇地瞪著一雙圓溜大眼觀察來者何人。 牠們身型比松鼠來得嬌小,最主要的特徵是背部明顯的黑白條紋,讓人一眼就認出牠們是花栗鼠而非松鼠。可能是個性比較害羞的關係,通常都是驚鴻一瞥,如果想更接近拍攝玉照,牠們就一溜煙似地竄逃得無影無蹤,消失在岩石堆中或灌木叢裡。 最愛吃仙人掌花 但在幾年前的一個人間四月天,曾有那麼一回,我曾在約莫不到三公尺的近距離內,幫一隻正忙著覓食的花栗鼠拍下寫真。那是在約書亞樹(Joshua Tree)國家公園內健行,我看到步道旁岩石上有隻花栗鼠在探頭探腦,便停下腳步,並慢慢蹲低身子。 牠看我一動不動,似乎比較安心了,就動作敏捷地跑到步道旁一叢仙人掌旁。緊接著,牠用後腿站了起來,舉起雙手,很專注地在那滿是針刺的仙人掌叢翻找東西,然後就往嘴裡送,津津有味吃了起來。我心想,仙人掌都是刺,怎麼能吃呢?再看仔細些,才發現牠手上拿的那一小片食物,原來是仙人掌鮮嫩的花瓣! 顯然那花瓣很好吃,那花栗鼠顧不得仙人掌渾身長滿了刺,吃完一片,再站起來專心翻找。我蹲著身子,很慢很慢地挪近兩三步距離,牠似乎絲毫不以為意。或許我已取得牠的信任。或許民以食為天,吃飯比任何事都重要。這株一年只開一次的仙人掌花,對牠而言是無可取代的美食,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呢。 體型最小的松鼠 加州花栗鼠英文名California Chipmunk,分類上為囓齒目松鼠科花栗鼠屬,中文也稱金花鼠或斑紋松鼠,另一別名是五道眉,因為牠們眼眉後面和背部的深褐、灰白、橙黃相間的條紋加起來有五道,因而得名。牠們身長十一至十五公分,尾巴約十二公分,體重只有一○○公克左右,是松鼠家族中體型最小的成員。 花栗鼠是雜食性動物,但以植物為主食,除了仙人掌花和其他新鮮的花兒,牠們還喜歡吃各類堅果、豆類、蕈類、各種草本植物莖葉、麥榖類農作物種子,也會吃鳥蛋、小青蛙、小昆蟲和小節肢動物等。野生花栗鼠在自然環境中是在白天活動,屬於晝行動物,早晨和黃昏通常是最活躍的時候,我才得以窺見牠們覓食的可愛模樣。 恆溫動物也冬眠 冬天氣溫低的時候,牠們就像極地松鼠一樣在洞穴中冬眠。當然在冬天來臨之前,牠們會大量攝取食物以貯存體內脂肪,一到冬天就不再進食了。雖是恆溫哺乳動物,科學家發現牠們體溫在冬眠之際可降至1 ℃,心跳平均降至每分鐘一次,維持最低的生理代謝機能,如此才不會凍僵。 到了翌年四月氣溫回暖,牠們便會自然甦醒過來,體溫在一兩個鐘頭內會回升到正常的37 ℃,在夏天草木欣欣向榮、食物充足的時候,完成求偶交配生育哺乳等所有重要的事,一直到冬天來臨前,再度進入冬眠狀態。 由媽媽負責哺育 花栗鼠分布範圍廣泛,棲息環境多樣,如平原、丘陵、山區闊葉林、針葉林、混合林,或林緣地帶、灌叢植被區、農作區等,都可能看到牠們的蹤影,只要有可以做為洞穴的地方,讓牠們能夠安身立命,花栗鼠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 牠們洞穴通常是天然的岩石縫、樹洞、或在樹木和灌叢根際間挖洞。但是呢,牠們和松鼠有個不太一樣的地方,是花栗鼠大多獨立挖洞,而非像松鼠那樣群聚,除非到了繁殖季節,才會看到牠們成雙成對地出現。 母花栗鼠和公花栗鼠交配之後,懷孕期約一個月,在洞穴裡生下寶寶,接著並獨自負起了哺育責任,哺乳期也是一個月。不像美東的花栗鼠每年可繁殖兩次,加州花栗鼠每年平均生育一次,每胎可生四至五個寶寶。幼鼠長到兩個月大,就能獨立生活了。野生花栗鼠的壽命平均為五到十年。 儀容清爽最宜人 花栗鼠還有頰囊,把頰囊裝得鼓鼓的,就能把滿嘴的食物帶回洞穴貯藏。這可愛的小動物在夏天活力充沛,不停地跑來跑去蒐集和囤積各類種子,也幫忙散播樹木花草的種子,在自然生態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說牠們還很愛清潔,會常常梳整儀容,三不五時在清理自己。難怪每次看到花栗鼠,總覺得牠們乾淨亮眼,很吸睛。而背部深褐和黃白相間的醒目斑紋,更讓牠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外貌,讓人看了就無法忘記那嬌巧可愛的身影。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花間使者 長喙天蛾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6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7【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