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迷思 我的孩子,絕不能輸!

太咪 |2016.10.23
2192觀看次
字級
讓孩子不要失去純真笑容,是最重要的事。圖/時報文化提供
韓國進步快速,競爭壓力也相當大。圖/時報文化提供
韓國社會的競爭力之強,舉世聞名。人民也形成一股「一定要比別人好」的比較心理,無論學歷、工作、外表、收入……甚至連孩子的優秀程度,也必須是自己人生履歷表上一項亮眼的成績。圖/時報文化提供

文/太咪 圖/時報文化提供

韓國社會的競爭力之強,舉世聞名。人民也形成一股「一定要比別人好」的比較心理,無論學歷、工作、外表、收入……甚至連孩子的優秀程度,也必須是自己人生履歷表上一項亮眼的成績。

我跟阿載認識的一家人,家境小康,爸爸在一間不錯的公司工作了十八年,媽媽原本從事美容業,但女兒出生後就辭職,專心陪伴女兒成長。女兒從小六開始就得補習中文及各種學校課業。現在升了國一,周一到周六都有各種不同的補習,只有星期日可以稍微喘息。一放長假就被送去英語研習營,甚至還計畫讓女兒休學一年出國讀英文。

她的爸爸也說過,其實讓孩子補這麼多習、還要送她出國,經濟負擔實在很大,但為了女兒的未來,不希望女兒輸給別人,只好咬牙拚了。可是女兒卻向我吐露了她的心聲,覺得「我好累」,她不是不想讀書,但不想被趕鴨子上架,做好多自己無法負荷的事。媽媽卻認為,當所有同學都在補習班奮鬥時,妳怎麼可以不去補習呢?這樣不僅課業跟不上,也可能被同學排擠、沒朋友,再怎麼辛苦都得要去。

我們認識的另一家人雖然做的事情差不多,家庭狀況卻大不相同。這家人可以說是富人的代表,夫妻都是醫生,太太娘家在韓國擁有三家醫院,先生家則是釜山的大地主,兩個女兒都就讀學費不斐的外國人學校,跟前面提到的女兒一樣,每天也是不間斷的補習。

明明才小學的兩人,每天得補英文、中文、鋼琴、芭蕾,還另外請來家教,負責學校的課業輔導。對這家人來說,補習及學其他才藝都不需要考量金錢,但父母都很忙碌,平常孩子都由保母接送、陪伴,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兩個小女生被忙碌的課程壓得只能埋頭苦讀,完全失去小學生天真無邪的模樣。

個人空間?還是關禁閉?

有一次我去看房子,發現房間格局中有一個奇怪的四角形凹洞,原本以為這樣的格局不方正,應該不太受歡迎,沒想到聽說很多來看房子的媽媽都很喜歡。一問之下才知道,最近韓國推出一種家具叫作「讀書房」(공부부스),要價約台幣七萬元。那是一個長寬約一公尺、高約兩公尺的長方體,裡面可放置書桌和椅子,大小剛好可容納一個人。而這四角形凹洞,放讀書房最適合。

在家裡有一個讀書房,就能讓小孩時時刻刻在裡面專心讀書。有孩子受訪表示,如果是自己進去,感覺很有個人空間,若要是被父母逼著進去,就覺得很像監獄。甚至有家長說,要在裡面裝監視器或從外面上鎖,除非小孩要上廁所,否則不准出來,也讓這個家具掀起一股侵犯人權的輿論撻伐。

在韓國,能自由自在生活的孩子實在少之又少。在覺得「不補習就會輸人一截」的觀念下,父母和孩子都被逼著拚命向前衝,承受著高度壓力,又不知能去哪裡發洩,整個社會彷彿壓力鍋,不知何時會爆開。

我還未為人母,目前也沒有生小孩的打算,但阿載跟我都覺得,如果生了小孩,與其在韓國過這麼有壓力的生活,不如在台灣成長。雖然台灣、韓國的教育環境都有好有壞,但對我們來說,真的不忍心讓孩子在高壓環境下長大。身邊一些韓國朋友也有讓小孩去國外接受教育的打算,台灣、中國都是他們考量的候補地點,只因為不願意再讓孩子成為讀書機器。

希望孩子在不同的年紀可以做屬於他年紀的事:該玩樂時盡情玩樂,該讀書時認真用功,該工作時努力工作。讓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且完整的人生,應該是我有朝一日成為媽媽,最想完成的目標。

(摘自《愛上韓國歐巴,和你想的不一樣》,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太咪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畢業。與身為音樂劇演員的韓國籍老公阿載結婚前,經常因旅遊或工作往返韓國,認識許多當地朋友,婚後定居韓國。目前於韓國擔任地陪、娛樂經紀公司翻譯,並從事韓文、中文教學。

太咪秉持活絡台韓文化交流的熱情,於韓國網站「NAVER」介紹台灣點滴給韓國人認識。並創立FB粉絲團「太咪瘋韓國」,分享韓國的即時新聞、文化差異等各種資訊,深受30萬粉絲喜愛。第一本書《韓國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出版後,不但讓台灣讀者了解許多台韓兩地的文化差異,也頗受韓國人好評,成為台韓文化交流的友好橋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