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侑賢罹惡性腫瘤,腹脹如孕婦,歷經多次開刀、電療無效,日前離世。他生前接受安寧緩和治療,選好葬禮形式、遺照和服裝,在家人陪伴下,從容離世。台大醫院安寧病房二十多年來收治上萬安寧個案,十八歲以下患者,不到一百(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十四歲的侑賢罹惡性腫瘤,腹脹如孕婦,歷經多次開刀、電療無效,日前離世。他生前接受安寧緩和治療,選好葬禮形式、遺照和服裝,在家人陪伴下,從容離世。台大醫院安寧病房二十多年來收治上萬安寧個案,十八歲以下患者,不到一百(圖/中央社)。
侑賢出生時身上就有咖啡色斑紋,頭圍比一般新生兒大,當時檢查不出原因。侑賢媽媽曾雅玲說,一直到侑賢國小六年級,到醫院看新陳代謝科,才知道斑紋是神經纖維瘤表徵,基因突變所引起。唸國一侑賢開始腳痛、吃不下、上課疲倦。診斷腹部有惡性周邊神經髓鞘瘤,經多次手術、化療和電療、腫瘤復發,飽受折磨。
回想侑賢抗病過程,曾雅玲掩不住心疼,當醫生明確告訴她,孩子的病沒有機會治癒,她決定讓孩子走的沒有痛苦和遺憾。「不是我們不愛你,我們很愛你,不想讓你受皮肉之苦」,曾雅玲一直告訴侑賢,不希望他到了昏迷時,什麼事情都交給別人決定,希望孩子參與自己的生命,做完人生每一個功課。
曾雅玲說,九月侑賢出現臨終症狀,她當著侑賢的面簽下放棄急救書,讓他安心。九月十一日侑賢離世,全家人都沒有哭泣。
很多父母面對病重的孩子,覺得要救到底,但忙著治療、搶救,犧牲善終準備、心理療癒的機會。曾雅玲說,可以轉念想,還能幫孩子做什麼,讓孩子沒有遺憾離開,也讓家人有更多機會道別、道愛,減輕對親人離世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