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電商是中國大陸執行「扶貧計畫」的利器,曾經是貧困村的鳳崗村透過網路,將一顆顆醃製好的鴨蛋銷往中國大陸各地,光靠鹹鴨蛋就讓整個村子脫貧致富。
眾所周知,有電商通路也必須有好的產品,鳳崗村的村民非常感謝村子裡的廖奶奶能提供製作鹹鴨蛋的「獨家祕方」。這位廖奶奶名叫廖秀英,今年八十六歲,她用傳統手工藝醃製的鹹鴨蛋味道鮮美,在當地很有名氣,但醃製鹹鴨蛋將近七十年,卻不知如何向外推廣。
二○一五年,大陸的電子商務風潮也吹進鳳崗村,這位廖奶奶於是搭上了這班電子商務的快車。廖奶奶的孫媳婦曾美玉說,開設網路商店後,鴨蛋的銷量遽增,甚至賣到缺貨,「以前是奶奶到處找顧客求銷量,現在是顧客找我們。」
由於鴨蛋供不應求,「廖奶奶鹹鴨蛋」專業合作社便應運而生。廖秀英的兒子張運來說,「成立合作社以來,我們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三千隻鴨苗,當地政府還補助每隻鴨苗人民幣兩元。」
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已增加至三十三戶,而且統一收購鴨蛋,保證村民的收入。
其中一位村民劉曉青過去以種糧為生,原本全家人的年收入只有人民幣一萬多元,兩個兒子只能外出工作,合作社成立之後,劉曉青專門負責洗蛋的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時就有八十元錢的工資,收入可比種田多。」
據統計,從去年五月到今年八月,鹹鴨蛋銷售量已達二百萬顆,銷量十分可觀。廖秀英說,希望網路商店能愈辦愈好,讓更多貧困戶能透過電商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