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真 簽署自貿協定 歐洲人為何憤怒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 |2016.10.14
1153觀看次
字級

耗時五年談判,歐盟與加拿大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已完成協商,正積極尋求歐盟各國國會支持,樂觀估計今年底前完成簽署,然而包括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無論是政治團體或民間,至今仍充斥反對CETA和抗拒聲浪,導致協定簽署時程萌生變數。

無獨有偶,二○一三年啟動談判的歐盟美國自由貿易協定(TTIP),在歐陸遭受強大阻撓。這個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在歐洲境內大小抗議不斷,九月德國各大城市集結數十萬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強烈表達反對TTIP、CETA貿易協定。

德國聯邦副總理蓋布里爾(SigmarGabriel)在公開訪問中坦言,「TTIP談判以來,幾乎沒有進展」。部分觀察家斷言,TTIP簽署機會不高,可能不了了之。

歐洲人向來對自由貿易抱持著互助及開放精神,為何面對大西洋另一端的強權國家,卻有如此強烈不安和戒心?

歐盟宣稱,CETA可消除百分之九十九的關稅,每年為歐盟出口節省四點七億歐元工業品關稅、減少貿易障礙、創造就業機會。然而,在這自由貿易的大傘下,究竟誰受惠?誰受害?

批評人士指出,CETA、TTIP其實只幫助更多大企業爭取資源掠奪,「跨國企業將成為無法可管的大恐龍」。農業也是自由貿易下最敏感的受損產業之一。

歐盟有百分之四十預算作為農業補貼,一旦市場開放,將對農業造成直接衝擊。

美國和歐盟的農業標準也大不相同,美國至少有八十二種殺蟲劑在歐盟仍列為禁用,歐盟多數國家都禁止美國基因改造種子和植物進口,這些都讓歐盟人士擔憂,CETA和TTIP一旦實施,將降低歐洲食品安全標準,引發更多的環保問題及環境破壞。

相較於美國對數以萬計的人民進行監聽監視,向來十分重視「資料保護」、「個人隱私」的歐洲人,對於自貿協定可能破壞資料保護權,則更是一點也無法忍受。

根據法令,目前不允許美國從歐盟公民獲取個資,但透過利益團體遊說,許多跨國企業希望藉由自貿協定,消除歐洲保護數據標準。儘管歐洲議會已表態會「拒絕」任何傷害個資的協議,但民眾仍擔憂,個資保護議題仍將隨著談判捲土重來。

歐洲人始終都對美國存在「霸權」的感覺,因此對TTIP協定感到更不安;除德國外,法國則更多是站在農業及文化產業的立場反對,擔憂已是全球強勢的美國文化,會更進一步對歐洲文化造成排擠效應。

歐盟成員國中,英國是對拉攏TTIP、CETA最積極的國家,如今隨著脫歐幾成定局,卻恐讓這兩項協定的未來充滿變數。儘管如此,CETA已完成談判,目前正在歐洲各國尋求支持與共識,協定生效應是遲早之事,屆時將對歐盟造成何種效應,更值得觀察。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