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癌症長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健保署昨天公布最新統計,發現國人使用健保給付標靶藥物逐年成長,從二○一一年藥費約六十四點四億元,增至去年的一百二十二點九億元,創下史上新高。
健保統計顯示,去年使用最多「醫療費」的癌症是肺癌,共用掉約一百一十三億元,平均每人花健保二十一萬元;其次為大腸癌約一百一十一億元、乳癌約一百零九億元。
而花費健保最多的「標靶藥」,以乳癌藥「賀癌平」約二十一億元居首,其次是血癌藥「基利克」約十七億元、肝癌與腎癌藥「蕾莎瓦」約十二億元。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黃兆杰指出,由於國內癌症病患日益增加,健保用於治療癌症病患的醫療費用,由二○一一年的六百六十億點(約六百億元),增加到去年的八百一十五億點(約七百五十億元),依整體年平均成長率來看,癌症病患醫療支出成長百分之五點四、藥費成長百分之六點六、就醫病人數成長百分之四點九,此與國人生活習慣改變、人口老化有關(註:健保點值非一點一元,一點約零點九二元)。
黃兆杰說,健保署統計過去五年,癌症治療的「藥費」由一百五十一點六億元,增加至二百二十四點八億元,年平均成長率達百分之十點四。
以去年為例,在所有罹患癌症就醫病患中,有十八點七萬人,曾使用癌症治療藥品,占癌症病患全部藥品費用的七成三。
又以「標靶藥費」約一百二十二點九億元居首,占全部癌症治療藥品費用將近五成五,其次才是化療藥約七十九點九億元、荷爾蒙藥約十七點四億元。
標靶治療增
傳統化療降
黃兆杰強調,癌症新藥常是病患改善生活品質、甚至「救命」的一線生機。
因此,健保標靶藥品已從五年前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五,增加至去年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七。反之,傳統化療藥品則由四成八,下降至三成五左右。礙於健保可負擔程度,目前只能持續引進「具有成本效益的新藥」及「放寬癌症用藥的給付條件」,讓經過其他治療仍惡化的病人,有多一線治療選擇,減少自費醫療的負擔。
黃兆杰表示,隨著「精準醫療」的治療趨勢,病患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比率,正逐年上升。
因應癌症患需求,健保去年又新增四種標靶藥納保,包括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crizotinib」、治療轉移性成人黑色素瘤的「vemurafenib」、治療大腸癌的「regorafenib」等。
另放寬「pazopanib」成分的給付規定,由原給付限定腎細胞癌,擴充到軟組織肉瘤。
他不諱言,健保花費中,以價格相對較高的標靶藥成長最多。所幸,國內藥廠已在研發標靶藥的學名藥,第一個國產標靶藥即將上市,唯有低價國產藥增加,健保壓力方可望減輕。
104年健保支付
5大癌症
癌別 人數 醫療費用
肺癌 5萬3976 113億2606萬
結腸直腸癌 9萬7291 111億3890萬
乳癌 11萬2979 109億2374萬
肝癌 6萬963 88億1169萬
口腔癌 4萬4831 67億3796萬
資料來源/健保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