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感受三祖寺靈光
三祖寺,又名乾元禪寺,始建於西元五○五年,位於安徽省天柱山南面環境清幽、景色怡人的鳳形山上,為南朝國師寶誌禪師開創,梁武帝賜名山谷寺。隋初,禪宗三祖僧璨來此弘法教學,並傳衣鉢給四祖道信,於西元六○六年在此立化,故稱三祖寺。
之後,唐肅宗賜三祖寺名為「三祖山谷乾元禪寺」。唐代宗又謚三祖僧璨號鑒智禪師,賜其舍利塔名為覺寂塔(見圖)。宋太宗謚開山寶誌禪師名為寶公,賜號道林真覺禪師。
三祖寺的輝煌地位,驅使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李公麟等遊寺題詩,有的還居寺讀書、修身養性、潛心學佛,有詩云:「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
佛學是覺悟的學問,寺院是珍藏智慧的地方。作為誕生中國禪宗經典〈信心銘〉的三祖寺,現今是實踐和研究禪宗文化的大本營之一,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賓客前來。
今三祖寺以世界地質公園、大陸5A級旅遊區安徽天柱山為依托,以古皖潛山縣城為樞紐,形成一個對外交通網絡:合九鐵路在寺東七公里處跨河飛架,天柱山火車站距潛山縣城僅兩公里;一○五國道傍潛水河從大別山腹地蜿蜒而至、橫貫而過,谷口汽車站即在三祖山前,東距潛山縣城僅九公里。
寺前有多家小飯店,農家土菜各具特色。如谷口飯店,枇杷大酒店的野生山澗河魚、山粉圓子、石耳燉老鴨等都很道地。離寺右不到百米,是天柱山鎮衛生院,來這兒諮詢上山安全保健、診治一些常見病和小外傷,基本上能得心應手。
三祖寺相關人文歷史特色濃郁,不宜疏忽。如寺內古石刻〈解縛〉的故事,文化底蘊豐厚。「摩圍泉」的民間傳說,對於如何本真做人,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佛家講究大徹大悟,但何謂大徹大悟,每個人的理解、遵循不一樣。我每次來三祖寺,尤其是炎炎夏日,總覺得在依山傍水的寺之樹蔭下,一會兒就覺得清涼浸潤皮膚、脊髓。小坐片刻,淺酌一口自備的清茶,似乎平常疲憊緊繃的心弦瞬間得到慰藉,這或許就是三祖大徹大悟的靈光在顯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