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變公用事業 法規嚴利率低 困住發展

編譯/謝汶均 |2016.10.08
1200觀看次
字級
金融海嘯後表現大不如前,已開發國的業者ROE不到10%,成長力道減弱,還得面臨科技業搶客 圖/美聯社
卡什卡利 圖/路透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 圖/法新社

編譯/謝汶均 圖/路透、網路

為解決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問題,美國明尼亞波里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曾建議:「把大型銀行變成公用事業,只要逼他們準備多到讓他們不可能倒閉的資本,再用管制核電廠似的嚴厲法規規範他們即可。」

多數人都不認為卡什卡利的建議會成真,但他的言論仍透露,在一些政策決定者及銀行從業人員眼中,銀行的確已開始變得有點像公用事業,但這項改變不一定是件好事。

在2008年以前,銀行業的獲利豐厚、薪資報酬高、股票市值飆升。但金融海嘯過後,嚴格的法規和低迷的利率已使銀行運勢大不如前,與平凡乏味的公用事業愈來愈相似。

儘管公用事業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但歐美等國的汙水處理商、電力供應商和天然氣公司都有類似的特徵:須遵守嚴格的法規、價格和獲利受到控制、股本回報率(ROE)低、股利收益率高、成長前景受限、股票市值普通。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業與公用事業確實有幾個相似之處。目前多數銀行的股本回報率都僅在5%至10%之間徘徊,未能返回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準。滙豐銀行10年前的股本回報率高達17%,高盛更達25%至30%,如今卻降到與自來水或電力公司差不多。

曾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在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陷入危機時接下董事長一職的漢普頓爵士說:「銀行業已愈來愈像競爭性公共事業…法規已愈趨嚴格,獲利也低到近乎公用事業。」此外,主管機關也提高銀行業的資本準備要求,銀行還得面臨低利率衝擊和愈來愈嚴峻的壓力測試。

另一方面,就如同許多公用事業已開始解除管制、面臨來自各方的競爭,曾獨占金融業務的銀行業也正遭逢來自科技公司的威脅,例如PayPal和蘋果的Apple Pay等知名企業已跨足支付領域,而與其合作的銀行只能做一些不斷重複的幕後工作。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行政總裁岡薩雷斯說:「如果沒有和客戶經營關係,你就只是一個公用事業,一個僅會提供簡單服務的笨水管(dumb pipe)。」

不過,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巴魯亞卻不認為銀行業將變得像公用事業,「銀行業本身的不穩定性很高,這是一個牽涉槓桿效應的產業,對房價等高波動的市場都有曝險。給員工的薪水也比任何公用事業或低風險產業高出許多。」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銀行業必須不斷對各種風險做出判斷、列出適當價格,同時還得和競爭對手搶客戶。銀行業一點都不像公用事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