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變公用事業 法規嚴利率低 困住發展 編譯/謝汶均 |2016.10.08 語音朗讀 12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金融海嘯後表現大不如前,已開發國的業者ROE不到10%,成長力道減弱,還得面臨科技業搶客 圖/美聯社卡什卡利 圖/路透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 圖/法新社 編譯/謝汶均 圖/路透、網路 為解決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問題,美國明尼亞波里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曾建議:「把大型銀行變成公用事業,只要逼他們準備多到讓他們不可能倒閉的資本,再用管制核電廠似的嚴厲法規規範他們即可。」 多數人都不認為卡什卡利的建議會成真,但他的言論仍透露,在一些政策決定者及銀行從業人員眼中,銀行的確已開始變得有點像公用事業,但這項改變不一定是件好事。 在2008年以前,銀行業的獲利豐厚、薪資報酬高、股票市值飆升。但金融海嘯過後,嚴格的法規和低迷的利率已使銀行運勢大不如前,與平凡乏味的公用事業愈來愈相似。 儘管公用事業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但歐美等國的汙水處理商、電力供應商和天然氣公司都有類似的特徵:須遵守嚴格的法規、價格和獲利受到控制、股本回報率(ROE)低、股利收益率高、成長前景受限、股票市值普通。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業與公用事業確實有幾個相似之處。目前多數銀行的股本回報率都僅在5%至10%之間徘徊,未能返回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準。滙豐銀行10年前的股本回報率高達17%,高盛更達25%至30%,如今卻降到與自來水或電力公司差不多。 曾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在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陷入危機時接下董事長一職的漢普頓爵士說:「銀行業已愈來愈像競爭性公共事業…法規已愈趨嚴格,獲利也低到近乎公用事業。」此外,主管機關也提高銀行業的資本準備要求,銀行還得面臨低利率衝擊和愈來愈嚴峻的壓力測試。 另一方面,就如同許多公用事業已開始解除管制、面臨來自各方的競爭,曾獨占金融業務的銀行業也正遭逢來自科技公司的威脅,例如PayPal和蘋果的Apple Pay等知名企業已跨足支付領域,而與其合作的銀行只能做一些不斷重複的幕後工作。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行政總裁岡薩雷斯說:「如果沒有和客戶經營關係,你就只是一個公用事業,一個僅會提供簡單服務的笨水管(dumb pipe)。」 不過,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巴魯亞卻不認為銀行業將變得像公用事業,「銀行業本身的不穩定性很高,這是一個牽涉槓桿效應的產業,對房價等高波動的市場都有曝險。給員工的薪水也比任何公用事業或低風險產業高出許多。」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銀行業必須不斷對各種風險做出判斷、列出適當價格,同時還得和競爭對手搶客戶。銀行業一點都不像公用事業。」 前一篇文章 出貨快又準 擄獲印度人的心 下一篇文章 高盛開放資料庫 留住客戶的心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追光者2025.09.0803【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4【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5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6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2025.09.0908西來寺菩提盃競賽 英文共修社群增長智慧2025.09.0909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10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信為道本2025.09.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熱浪侵襲 讓人易怒、抑鬱、更暴力 高溫影響神經系統 恐損大腦結構新穎 作用機制截然不同 AI研發新型抗生素 對抗超級細菌 全球邁向碳中和重要策略 二氧化碳轉為醇 變身高價值化合物拆卸式發電系統 充分利用空間 鐵軌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創新優格製成活性水凝膠 創新再生醫學 作者其他文章追蹤食材 解析消費趨勢 設計新菜單 餐廳數位革命 引進區塊鏈透過數位系統查證求職者背景 企業選才 區塊鏈扮徵信官市場需求大+技術成熟 飛天車投資熱 15強比高下直播繪畫過程 互動兼行銷 IG意見領袖 把人氣變買氣打造資訊倉庫 蒐集IG、FB動態 印度查稅 社群炫富成鐵證開車勿擾模式 保護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