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學期開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要求學生畢業作品必須從「模型」達到「原型」,讓產品設計不再天馬行空,而是考驗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以實踐創意,增加就業力。設計系教授鄭金典說,學生能做出原型,離商品化機會更近,求職時更能獲得廠商青睞,「在學生時代就能做出可操作的原型設計作品,就是最佳的履歷!」
系主任陳建雄不諱言,「一開始學生很痛苦,能達到要求的人數不到五分之一,現已達到近七成」,學生必須讓作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可能要和電子、機械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合作,不僅考驗學生設計力,還有實作及跨領域、溝通、整合等能力。
台科大昨天也展示學生的原型製作,畢業生陳奕廷、魏廷恩製作的「小小色彩作曲家」,是將樂理視覺化,並融入小火車遊戲的音樂教具。陳奕廷坦言,要將想法變成真正可以動的原型,真的困難,沒有電子背景的她們對電子、電路一竅不通,但是現在她會焊接電路、寫程式,很有成就感。作品已申請台灣專利,正和廠商洽談商品化中。
台科大設計所學生楊雅筑、昝亭瑜製作「手持創傷清洗器」,是利用超音波物理空穴作用的清理原理,在碰到水媒介後高速震盪產生瞬間衝擊力帶走表面髒汙,比單用清水沖洗更具清潔力。
楊雅筑說,目前「手持創傷清洗器」約五公斤重,且需要插電,未來她希望改良出更輕、電力續航更長的機器,讓醫護人員更便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