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德國籍教授魏理拿著棉花棒沾口水,清理十二婆姐神像的灰塵、煙垢,他說,唾液是最佳的清潔劑,雖然廟方覺得怪怪的,魏理說,最終目的也是保護神像,讓神像得以永久保存。
國定三級古蹟善化鎮慶安宮供奉的註生娘娘兩側各有六尊十二婆姐神像,已有百年歷史,都是原木雕刻,神態活靈活現,去年十月遭竊的五尊木雕十二婆姐神像失而復得,但神像上的漆被刮掉,有一尊神像的手臂斷了,另一尊耳朵缺了一角。
廟方將婆姐神像送台南藝術大學委請德國籍教授魏理修復,魏理將神像擺在桌上,拉起防紫外線燈照明。
魏理拿著棉花棒沾著口水細心的為神像清潔,煙垢、灰塵清理不掉的再以特殊皂水塗抹,讓神像的金身、彩繪均勻重現,至於底座被白蟻蛀掉部分,則以巴莎木(俗稱飛機木)加固。
他說,不可能找到相同年代的材質,而以近材質代替,巴莎木的伸縮比例小,易切割,是很好的替代材料。
魏理估算一尊神像恢復原貌需費時五十個小時,其間還要攝影、記錄神像損及修復過程,還建議神像被刮掉的漆也代表歷史痕跡,不一定要重新彩繪上漆。
三十七歲的魏理,在台灣三年來修復的古蹟超過二十件,全省走透透,如歷史建築新竹姜氏家廟、國定二級古蹟新港水仙宮等,魏理幫廟方在古物維護上製訂一套彩繪、構建修復標準。他今年七月將返回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