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腸小道」,形容狹窄曲折的小路。原指戰國時位於趙國與魏國之間,太行山上一條曲折盤紆的道路。典出《史記‧魏世家》:「魏伐趙,斷羊腸。」
至於為什麼用「羊腸」而不用其他動物的腸子作比喻呢?
據說鳥類、魚類的腸子都不長,家畜的腸子雖比較長,如兔子的腸子是其體長的十四倍,而羊的腸子是體長的四十倍,乃動物「長腸」之最。因此用「羊腸」形容細而長的小路最生動。
「羊腸小道」,被引用的地方非常多,《老殘遊記》第八回:「這路雖非羊腸小道,然忽而上高,忽而下低,石頭路徑,冰雪一凍,異常的滑。」
「羊腸小道」亦稱為「羊腸小徑」,《紅樓夢》第十七:「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