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 日本時代的台北城浮世繪

文/何敬堯 |2016.09.19
2040觀看次
字級

文/何敬堯
藉由一九三三年連載在《台灣新民報》的小說《命運難違》,可以目睹當時台北作為「摩登城市」的典型風景。

台灣自從一八九五年被清朝割讓給日本之後,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經歷了斷層式的劇烈改變。而在日本時代,藉由總督府殖民地治理系統的逐步建設,台灣社會也逐漸進入現代化。

到了三○年代,台灣都市已有一定程度的蓬勃發展,當時的台北城也實施多次的市區改正計畫。藉由一九三三年連載在《台灣新民報》的小說《命運難違》,我們可以目睹當時台北作為「摩登城市」的典型風景。

小說作者林煇焜,出生於一九○二年,是淡水望族,一九二八年從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之後,便成為台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的社員。

他的小說《命運難違》具有強烈的通俗性,以日本時代的台灣社會為背景,描述封建體制底下男女情緣的陰錯陽差:

李金池因為懷抱「戀愛至上論」,因此婉拒與父母安排的對象陳鳳鶯結婚,後來兩人各自男婚女嫁。李金池與在廟會前一見鍾情的楊秀惠結婚,而鳳鶯則在父親安排下與郭啟宗結婚。但兩人婚姻都很不順遂,一心尋死的兩人不約而同在明治橋上相遇……

小說中極力刻畫人生宿命、緣分的錯過與無奈,細膩描寫當時「摩登男女」對於自由戀愛、傳統婚姻的態度,娓娓敘述男女之間由愛生恨、情分由濃轉淡的種種過程,描繪出屬於都會男女的羅曼史與幻滅的愛情。除此之外,在《命運難違》小說中,作者也為讀者展示了屬於台北的浮世繪。

在城市中的炎熱夏日,會有新式的「灑水車」在街上洗去惱人的灰塵。現代都市裡,公共設施林立,例如金池與秀惠約會的場所,是在「新公園」。當時的「新公園」便是「台北公園」,設有總督府博物館,格局幽靜宜人,榕樹和椰子樹等熱帶花木呈現出亞熱帶風情,是當時年輕男女的「約會聖地」。

而小說中,對於娛樂場所的描繪也多采多姿。當時的親朋好友相約見面,可能會相約在「高砂啤酒屋」,年輕人則會去舞廳消磨時間,舞廳前有「俊美門童」守在門前,廳內有爵士樂隊伴奏。

去北投「泡溫泉」則是時尚流行的代名詞,更是戀愛物語不可或缺的浪漫想像。對於久居台北的都市人來說,北投象徵著「夢」,也是被城市生活壓垮的現代人,得以獲得喘息的空間。

除此之外,「咖啡館」則扮演起市民的公共空間,在社會空間的情境上具有「連結點」的網絡性質,是交換訊息的公共場域。

咖啡館裡會有學生、高級知識分子,店內播放流行歌曲,男子一邊抽著「敷島」牌的菸、一邊啜飲著草莓汽水,顧客與女侍微笑聊天,談論棒球。咖啡館不只是作為一種現代的舶來品,更代表一種文化的象徵。在咖啡店的招牌底下,人們也消費著瀰漫在空氣中的優閒氛圍。

另外,小說中也出現許多對於大眾交通運輸——市內公車的場景鋪陳。除了作為一種進步的城市文明展現之外,主角也是透過公車窗戶所展演的城市畫面,來「感覺」自己正身處於「往前進」的都市文明之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